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频道 >> 海运新闻 >> 正文

海运新闻

  • 中国油气进口:突破“马六甲困局”

    www.jctrans.com 2009-7-5 10:31:00 航运交易公报

  •   随着5月份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段的开工和6月份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敲定,长期命悬一线的“马六甲困局”已然化解。逐渐成型的四条海陆大通道,不但确保了中国能源战略安全,也形成了中国进口原油运输新格局。

      6月1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对外宣布,该公司近日与缅甸正式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谅解备忘录,此举标志着酝酿长达5年的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终于成为现实。继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中缅原油管道的建设,使我国初步形成了西北、东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

      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瓜熟蒂落

      据了解,早在2004年底,云南省就向国务院提交报告,提出修建一条从昆明到缅甸的输油管线计划。2005年3月,重庆市政府和中石化联合向国务院提出,争取从缅甸铺一条石油管道,经云南进入重庆。在激烈角逐之后,最终胜出的是“云南+中石油”组合。

      记者从中石油获悉,6月16日,中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与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代表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联邦能源部关于开发、运营和管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包括起自缅甸马德岛、通过缅甸终至中国交付点的原油管道、储运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在缅甸马德岛建设的一个可从超大型油轮卸载原油的码头和终端及附近建设的原油储运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双方同意由中石油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原油管道项目。管道的设计能力是每年2200万吨。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中缅油气管线为气、油双线并行,原油管道将耗资15亿美元,天然气管道耗资10亿美元,年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供气项目已在早前达成协议。

      预计将在9月份全面开工的中缅原油管道初步规划为,从缅甸西海岸实兑港开始,途经曼德拉,从中缅边界城市瑞丽进入中国,途经保山、大理、楚雄,最后到达昆明,全长1100公里。

      而在国内终端,尽管西南地区目前暂时还没有炼油项目,但石油巨头正在该地区紧锣密鼓地布局多个千万吨级炼厂。其中,1000万吨级的广西钦州炼厂将于2010年初投产,未来二期的产能还将扩大到2000万吨。四川石化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计划2012年投产。重庆千万吨炼厂已开始前期工作,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正在等待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气源来自缅甸外,中缅原油管道的主要油源并非来自缅甸本国,仍然是来自中东和非洲。换言之,该管道为过境运输,即将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先船运至缅甸,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国内西南地区。海上运输将减少一段,不必再像以前一样绕经马六甲海峡,这样至少可以减少路程1200公里,从而大大减少中国进口原油运输成本,时间也得以缩短。

      四大通道战略格局成型

      中缅原油管道的建设,将是继海上进口、西北方向的中哈原油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方向的中俄原油管道后,中国的第四条油气战略大通道。

      在我国西北部,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的基础上,2008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开工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油气进口的西北陆上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单线2009年底建成投产,双线2011年底建成投产。目前已落实每年300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

      在我国东北部,历经14年的艰苦谈判,今年4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石油领域的政府间合作协议,中俄原油管道成为实施中俄关于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长期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项目协议的重要内容。至此,中俄原油管道几经变数,终于尘埃落定。目前,管道的中国境内段已在5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10年底投产。该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1030公里,年输油量1500万吨。

      据中石油高层表示,中俄原油管道设计为今后输油量的进一步扩大留有余地,管道输油能力未来有望升至每年3000万吨,目前,增加输油量尚在中石油的论证之中,还未与俄方展开谈判。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确定,不仅标志着我国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战略布局初步成型,也标志着我国海上原油进口,不再必须依赖于“马六甲海峡”这条战略咽喉要道。今后我国一半以上的油气需求,通过这四条通道进口,将更加安全和有保障。

      “马六甲困局”成功破解

      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是一条长800多公里的狭窄水道,它承担着全球贸易1/4以上的货运量,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十分突出。由于各种国际势力都在试图染指并控制马六甲海峡航运通道,再加上中东地区长期处于乱局、国际恐怖主义猖獗、海盗骚扰事件频仍、狭窄的水道本身运力有限以及其他政治变数,业界常用“命悬一线”来形容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石油进口的潜在风险。

      从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其中超过90%的进口原油都是通过海上运输,主要从中东和非洲等地进口。即便目前,来自上述两大主要来源地的原油超过80%都要经过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马六甲海峡这个战略咽喉通道。仰仗马六甲海峡运输,这一状况令中国如鲠在喉。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原油消费量3.65亿吨,其中进口量占到1.78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0%。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4.5亿-5亿吨,如果按照国内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左右计算,届时我国的原油缺口将可能加大到2.5亿吨。也就是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从现在的50%攀升到未来的60%左右,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日益受到业内关注和重视。

      突破马六甲海峡这个“瓶颈”、寻求石油新来源及运输新途径,因而也成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破解我国原油进口“马六甲困局”的根本出路。

      业界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一直希望另辟蹊径,避免过分依赖于马六甲海峡。 

      早在2004年,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就提出,中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之一就是要开辟西南通道,通过印度洋,从缅甸进入云南,避免过分依附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通道,这会让中国石油通道在印度洋上获得最便捷的出海口,形成与太平洋石油运输线遥相呼应的两翼格局。

      如今,中缅原油管道终于“靴子”落地,这条线路不仅对中石油意义重大,对我国西南地区能源供应保障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中国突破“马六甲困局”的战略意义更不可小视。

      管道输油对海路运输冲击不大

      四大油气进口通道战略格局成型,使我国初步实现了能源供应多条“腿”走路,缓解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了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那么陆路管道的兴建,对我国原油海上运输将有何影响?是否会有分流?记者就此采访了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方然研究员。

      方然认为,四大通道对保障我国进口原油多元化供给将起到重要作用,管道运输在进口原油中的比重也将有所提高。中缅原油管道的开建,对于靠近消费地的西南地区炼厂,的确缩短了运输距离。如以云南炼厂进口原油为例,按照传统的路径,先要过马六甲海峡,入太平洋,运至北部湾港口,接卸后再经火车运至云南,现在只需改从缅甸马德岛上岸,有明显的距离优势。但方然也指出,船运灵活、运价便宜,相较于船运,管道运输也有其弊端,码头和管道在国外,易受制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前一段时间俄罗斯关闭欧洲供气管道的争端就是明显例证。

      管道的开建,是否会对原油海上运输及沿海的油港形成冲击?方然否定了这一说法,他认为,海上运输以后仍然是我国进口原油的主战场,“应该没什么影响”。

      他认为,我国未来原油进口需求巨大,按照目前管道的设计能力,还不足以使未来海上进口原油数量下降。另外,方然指出,目前我国海上进口原油的来源地也正多元化,改变了单一的依靠中东、南非等传统地区,视线也开始转向印尼和巴西、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这就减小了“马六甲”问题的威胁。“如果中东原油进口受阻,以后可以走南美。”另外,他认为,未来我国将开建航母,海军在必要时为商船护航,这对于保障我国能源战略物资海上运输安全,也将起到积极保障作用。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