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衣作为可食性包装,在国外需求量很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肠衣加工出口基地,据统计,2006年全国共出口肠衣69,841吨,货值5.45亿美元。虽然出口产品质量平稳,出口数量稳中有升,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出口形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给我国肠衣出口带来影响。
国外技术贸易壁垒门槛高
当前,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大的趋势,但各国在关税门槛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技术壁垒却日益升高。目前至少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 400多种农兽药残留量规定标准有新的增加与调整,特别是肠衣最大的消费地区欧盟规定,肠衣中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不得检出,否则予以退回或销毁。又如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行“肯定列表”制度,检测限量之低,令许多出口企业望而却步。因此面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愈来愈多之势,及时跟踪研究国外壁垒动态,对于企业走进国际市场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检验检疫部门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壁垒的预警机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壁垒和壁垒措施,特别是对主要贸易对象国壁垒的信息、法规、技术和标准的收集整理,建立相关的信息中,b和数据库,以便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在符合世贸规则的条件下,应当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检测体系,合理有效地保护国内肠衣产业和食品安全。再次,国家相关部门继续与有关贸易国进行艰苦卓绝的谈判,确定出口肠衣药残限量标准
国内肠衣原料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畜牧业养殖方式还以散养为主,大多数出口肠衣的原料都来自于没有受控的小型饲养场或千家万户饲养的动物,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养殖业者经常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另外,由于国内肠衣原料供不应求,形成了国内肠衣原料的卖方市场,出口加工企业无法通过经济杠杆来控制和保证肠衣原料的质量,存在着不管肠衣原料的卫生状况如何到处盲目抢购的现象。甚至许多肠衣加工原料经过多次倒卖才到肠衣加工企业,导致肠衣来源溯源困难。要彻底解决出口肠衣药残问题。一要靠政府重视,齐抓共管,从源头上把好兽药生产、销售、使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关,净化兽药市场,并对违禁药物采取高压、严打态势,不留死角。从根本上杜绝违禁药物在出口畜产品中的出现。二要靠企业深入肠衣原料来源地,了解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状况,掌握不同地区的山绵羊及生猪用药的第一手资料。三要靠检验检疫部门认真监管,严格执行每年制定的原料监控和企业监管计划,查源头、查原因、查隐患、查薄弱环节,查出问题决不放过,找不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
企业管理水平有差异
肠衣出口加工企业大都是家族式的小企业,在管理体系、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经营思路上存在一定不足。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加强和提高出口肠衣加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出口肠衣原料从养殖、屠宰到收购的可追溯系统,做到原料与成品原始记录相对应,确保肠衣原料和出厂成品的质量安全。另外企业应逐步建立:ISO9000和 HACCP体系,提高出口肠衣加工企业质量和卫生管理水平,促进肠衣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