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一降再降,利润已越来越低。如果7月1日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再降2%属实,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很多纺织品出口企业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纺织品企业该如何应对?
业内人士认为,改变产品结构,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将是纺织品出口企业的一个主要出路。
服装时报分析认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是培育中国品牌最好的沃土。
现在,我国服装加工水平已经得到世界名牌的认可,有些中国服装的做工、质量并不亚于国外著名品牌。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老款式、老风格以及旧有的销售模式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的高档市场,大部分被洋品牌占领,国内服装品牌很难挤进去;而中低档市场,竞争又太过激烈,基本上是国产、洋品牌各占半壁江山。在低端市场,却成了国内纺织品市场主流。在石狮、常熟等地,一些企业的产能存在着大量的过剩现象,而且这些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销售价格比较低,随着成本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利润已显得非常微薄。
消费者为什么不喜欢购买国产的服装?消费者回答最多的是,国产服装品牌做工比较粗糙,款式老而少,质量不是太稳定。于是,在时装界出现了一种现象,不少的企业为了在市场赢得消费者或者容易进商场,都给自己的品牌起个“洋名字”,扮演起了“假洋鬼子”的角色。
中国服装协会一位专家认为,一些纺织品企业在设计、面料、款式等方面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品牌和创新的支撑,难以转嫁成本上涨压力,但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消费者只青睐于国外服装品牌。为此他呼吁,企业的内销结构亟待转型,产品要升级。
北京金源新燕莎商场副总经理吕珍远建议,纺织服装品牌要想真正走向世界,首先要主动占领国内中高档商场,在国内市场打响品牌。服装企业还要懂得公关宣传、塑造品牌,积极向品牌代理商和商场以及消费者推荐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升级销售渠道,逐步改变在高档市场国产品牌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