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抑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政策组合拳已显效,目前,在继续改善我国出口结构的同时,要及时预见和有效地防范出口回落,防范较大的风险。
今年以来,我国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并对部分商品加征出口关税,其中,最为集中的是从7月1日开始,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的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率普降。
这一系列调控,主要是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这些政策调整已初步显效。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透露,今年以来,除了钢铁出口还在增长外,其他“两高一资”商品都在下降。我国矿物原料出口出现负增长,其中铜出口有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约为54%,另外,木材出口下降了40%,稀土下降了33%,皮革下降了30%,煤炭下降28%,焦油下降26%等。同时,出口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我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7%、24%、23%。
在下一轮调控中,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考虑企业对大规模外贸政策调整的容忍度。近些年,我国对外贸易给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亿元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且,外贸推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另外,外贸对解决就业,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缓解目前外贸顺差过大的同时,还需“及时预见和有效地防范出口回落,防范较大的风险”。于广洲也认为,既要防止政策调整超过企业承受能力,又要鼓励企业扩大进口、扩大出口,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
解决外贸顺差问题非一日之功,而“硬着陆”更是会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故顺差问题需要采取中长期综合性措施加以应对。正如于广洲所说,我国进入了顺差期,解决顺差问题应采取一些综合治理措施,即,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为目标,才能利用出口退税等综合手段,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通过增加对外投资,刺激国内消费等缓解顺差过快增长”,从而由“出口创汇转向,促进平衡和出口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