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众日常消费品,“中国鞋”眼下正在被世界各国重新定义。
一方面,中国鞋用自己的步伐诠释了自己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国鞋不可避免地会牵动世界尤其是欧美的神经,进而发生错乱: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俄罗斯,只要有中国鞋,就仿佛意味当地鞋业市场被来重的挤占。
在新一轮经济浪潮不断深化的前提下,中国鞋业的贸易额在不断增大,同时也引发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强烈反弹直至激烈对抗。随着中国企业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将遭遇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有增无减,形势严峻。
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各国是“壁垒森严”。非关税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隐蔽性强且易于调整、易于操作,引起矛盾的目标较关税壁垒小得多等优势,且对限制产品进口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越来越受到各贸易国青睐。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打着维护进出口经营秩序、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旗号,对国内产业进行着保护。
反倾销
我国鞋类生产中,大量企业采取代工巾牌方式,缺乏自主品牌,销售渠道单一,从而形成鞋类产品出口以低端产品为主,主要采取“数量规模型”的出口方式,价格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鞋类产品具有明显的制造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对一些传统鞋类生产国家形成有力竞争,导致各国频繁采用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中国鞋类产品进口,我国鞋类出口而临诸多困难。
反倾销是制约我国鞋类出口的首要因素。欧盟是对我国鞋类采取限制措施最为苛刻的市场,从2005年宣布对我国鞋类实施“事先进口许可检控措施”一直到去年10月7日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其间欧盟对我国鞋产品的“发难”从未停止。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秘鲁、委内瑞拉、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对我国鞋类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反倾销已经对我国鞋类出口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面临“被围”之痛
加入战团的还有俄罗斯,吃尽其“灰色清关”之苦的华商随着俄政府的一纸“禁商令”,命运都将发生逆转。
中国产品和商人在全球遭遇到雨点般的挑衅与攻击,而这只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中国企业如今已不仅是与竞争对手单方面过招,其面对的是一个日渐聚拢的敌对阵营。美国宣布要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并将中国告上WTO之后,日本、墨西哥旋即明确表态加入美国对华“反补贴”的行动中。有消息称,欧盟方也在考虑重新修订订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很可能改变在补贴问题上对中国等“非市场经济体”较为宽松的立场。
原产地壁垒
据欧盟现行法例,由第三地进口的产品只须在报关时呈报原产地资料,生产商并无责任在产品加上原产地标记,假若加上标记,则须确保资料无误,以保障消费者及竞争对手免遭误导。不过,将来欧盟会规定所有输入该区的纺织品及服装、鞋类产品必须附有原产地标签。
据了解,最近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及业界有声间表示,应规定若干进口产品(包括纺织品及服装)附有原产地标记。早在2005年9月6日,欧洲议会采纳了Tokia Saifi一份关于2005年后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实行强制性原产地及厂商名称标签规定,以便消费者获得产品来源。
部分欧盟成员国也很支持设立原产地标签制度,以意大利最为强烈。早在今年三月份,意制鞋协会与欧洲鞋业协会就联手在欧洲发动宣传攻势,寻求公众对来自非欧盟国家的鞋类产品强制实行原产地标识的支持。意制鞋协会人士称,此举的目的是要引起欧洲国家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认为此举助消费者掌握产品原产地资料及免受误导,以及进一步防止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他们的立场得到不少政界人士支持。在意大利,进口产品附有不实标签的情况相当严重。据报载,意大利海关每天均没收附有不实原产地标签的货物,据称这些货物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
目前,欧盟虽然未能通过对进口产品强制实行原地标签的议案,但鉴于要求进一步保护欧盟制鞋业的呼声日益响亮,欧委会可能再次考虚进口鞋类产品原地标签规定事宜,因此,有关方面提醒我国企业应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