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海关关员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
自1997年以来,10年间重庆海关监管的进出口货运量从21万吨增加到174万吨,足足提高了7倍多。
是什么让重庆的对外贸易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告诉记者,除了诸多利好经济因素外,还得益于重庆海关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
“卡车航班”和“翻坝运输”
2006年出版的《重庆年鉴》“海关篇”有一个新名词:卡车航班。何为“卡车航班”?
长期以来,由于波音747等大型飞机不起降重庆江北机场,重庆企业要想空运超大超重货物出口,只能前往成都双流机场,有诸多不便。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重庆海关与成都海关联系,在国航、东航等航空公司协作下,催生出“卡车航班”:重庆企业的超大超重出口空运货物在航班确定的情况下,向重庆海关报关并报航班号,经海关查验后,由标有“海关监管”字样的卡车运往成都机场,成都海关监督货物装上航班。这种模式加快了通关速度,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因而深受企业欢迎。去年9月以来,重庆与成都两地间的卡车航班已累计运行110个班次。
其实,重庆海关这些年来创新出的通关方式不止“卡车航班”一种。
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截流断航蓄水41天。在此期间,重庆海关创造出“翻坝运输”通关模式,41天里,共监管验放进出口货物602万吨,货值128亿美元。
黄金水道有黄金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江海联运一直在重庆外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远离大海的苦恼,对于重庆的企业来说却又是实实在在的。
2006年7月,海关总署在全国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模式。机不可失,重庆海关立即与南宁海关、长江流域10个海关签订区域通关协议。这意味着重庆关区内所有具有良好守法记录的企业,其进出口货物在口岸的滞留时间将会减少,他们的货物将会及时装运进出口,为通关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在重庆口岸的进出口活动将会与沿海口岸通关一样方便快捷。
目前,已有29家企业正式向重庆海关提出区域通关申请,实际运作的企业有21家。而在区域通关的带动下,今年1至5月,重庆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达145万吨,增幅为去年同期的15倍,全年可望突破300万吨。
“三个马上办”
一个外贸的执法监管部门,在重庆的外贸发展过程中起到如此关键的推动作用,原因何在?重庆海关关长马忠源将之归结为“三个马上办”。“就是海关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马上解决、企业提出的需求与海关现行政策不符的马上研究,企业需求合理但不在直属海关职权范围内的马上请示。”
地处重庆的长安福特汽车公司进口汽车零部件实行全球采购,国际物流配送,多个国家和地区分批进口,而不是传统的散件进口方式。长安福特公司执行副总裁邹文超说:“当时有规定要求汽车零件应以成套散件方式在口岸报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国外找个地方,把零件都凑齐,然后每一套打个包再进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重庆海关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将一些特殊情况向海关总署反映,最终促成重庆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全球采购进口监管试点口岸。
邹文超说:“这样其实是方便了企业,麻烦了海关。”但海关人却不厌其烦。他们认为,“三个马上办”就是要解决好3个问题:谁适应谁?主动服务还是被动服务?执法目的究竟为何?
目前,重庆海关正加大在关区主要业务现场推行“5+2”通关工作制、24小时全天候预约通关、上门监管等便捷服务,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服务”、“无障碍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