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海外高桥码头。湖南株洲机车车辆厂进口的一批机车设备到岸。
依据企业在长沙海关申报的数据,只用了几分钟时间,上海外港海关的关员就为这批货物办完查验、放行手续。这些设备很快装上卡车,径直驶出了海关监管区。
在长沙海关申报,为何上海海关能够径直放行?上海海关关长孙毅彪说:“这是中国海关推广区域通关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海关,因海而设,是对外开放的大门。可对中西部企业来说,却有着远离大海的现实苦恼。为解决中西部企业的“出海”难题,中国海关着眼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力推区域通关改革,为中西部企业开辟出一条外贸高速通道。
为中西部企业量身打造的通关模式
区域通关改革,就是坚持全国海关一盘“棋”,以“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为主要内容,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不同海关之间信息共享。这是海关为中西部企业量身打造的新型通关模式。
中西部企业远离大海,也就意味着远离统一的国际化大市场。传统上,由于海关实行分区管理,中西部企业进出口,必须在沿海、内陆两个海关两次报关,接受两次查验,手续烦琐,费时费力。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生产效率竞争和物流速度竞争,适应中西部企业发展需求,就必须打破传统模式,把全国海关作为一个整体,简化通关手续,为中西部企业打造外贸高速路。
经过调研,2005年10月,海关总署率先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上海、广州、天津等11个海关推出区域通关改革试点。次年7月,正式在全国全面推广。
区域通关改革后带来哪些变化?
孙毅彪说,表面看,是企业省去了一套报关手续;根本上讲,是拉近了中西部经济与国际大市场的联系。以往,重庆进口货物要从上海进口放行,需3—5天时间;现在,1个小时就能办完通关手续。这种变化,你说大不大?这大大增强了中西部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信心!
区域通关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在上海海关,适用范围已扩大至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的12省2市,力争把长江航线打造成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今年前8月,区域通关进出口货值已经达到21.3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倍。
在宁波海关,区域通关不仅延伸到长江沿线,宁波海关还和厦门、福州、汕头等“海西”区域海关签订了联系配合办法,确保“随到、随报、随放”。
在天津,海关在航运中心专门设立了区域通关窗口,乌鲁木齐等西部海关专门派员在这里负责办理跨关区通关作业手续,通关时间进一步缩短。
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崛起带来推力
“仅保证金一项,我们就节省了上千万元的流动资金!”见到记者,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晁翔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作为重庆关区适用区域通关改革的首批企业之一,2006年12月22日,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的进口设备顺利实现在重庆海关申报、上海洋山海关验放,货物共计38个集装箱,货值478万欧元。截至目前,公司已有三批设备顺利运到工厂安装调试完毕,公司一期工程已全面投产。
区域通关改革究竟为企业带来哪些实惠?重庆海关监管处的关员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改革后,货物从内陆到口岸之间无须再用海关监管工具运输,从上海到重庆或者从深圳到重庆,一辆非海关监管车可节约成本1万元;货物在口岸海关放行后,可自行保存在企业仓库,不必像以往那样必须保存在海关监管仓库,仅机场的入、出仓费每公斤就节约0.8元;由于减少了报关量,企业还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而企业因此节省的时间成本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重庆市外经委主任李建春说,海关推行区域通关改革,适应了中西部地区企业物流的发展需求,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崛起带来巨大推力。
配合区域通关改革,各海关大力推广电子口岸建设,为中西部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电子信息服务。
在宁波,海关建立了集政务、业务、监督三位于一体的门户网站。在这里,企业能够了解最近海关工作的新动向,查询报关单的流转情况,还可以申报报关单,外地企业不用到宁波就能办理“电子手册”。宁波海关还和中国银行等11家银行签订了税费“网上支付”协议,企业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办理税费缴纳手续,使企业享受到了税费电子快速划拨的好处。今年1—8月通过“网上支付”征收税款46.69亿元,同比增长64.05%。
建设“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
海关工作追求的是把关与服务的统一。实行区域通关改革后,海关实行跨关区“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手续简化了,海关监管会不会弱化?
面对记者的疑问,孙毅彪肯定地说:海关监管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更加有效。
海关加强监管的法宝是风险管理。
孙毅彪说,海关人员有限,进出口商品繁多,业务量巨大,海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进出口商品细查细验。海关要做的,就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找出最有可能发生问题的对象、环节,实施重点查验,这就是风险管理。
区域通关改革前,各海关数据不能共享,对非本关区管理的企业,海关难以掌握其真实信息,监管难以有的放矢;实施区域通关改革后,海关掌握的信息更全面,监管就有针对性,就能够建立“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
风险管理离不开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支撑。
9月19日,在广东东莞寮布车场,记者看到,一辆货柜车经海关电子闸口通关的时间,只需要十几秒。通关如此宽松,会不会有人“混水摸鱼”?
当然不会!东莞海关关长王庆华说,借助电子手段,海关早已在闸口布下“层层防线”:电子车牌、电子关锁、电子地磅……各种不同类型的监控设备多达12种。根据这些设备,海关能够充分采取企业信息。同时,通关改革后,东莞海关也掌握了企业在深圳皇岗海关等口岸的报关数据。电脑会即时分析这些数据,有效确定重点对象,实施有效监控。实行智能化系统自动处理通关后,走私违规行为的查获率由原来的4.6%提高到8.99%。
“审价”是海关监管的核心环节,也是制约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青岛海关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综合分析各地海关提供的数据,根据不同地区企业的进口企业规模、诚信度等因素,将海关审价由“平均用力”转变为“突出重点”,实行“分类审价”。今年4月份以来,该关所属黄岛海关用这种方式共计审价补税1544宗,虽然数量同比减少15.5%,但补税额却增长133%。
“下一步,将进一步探讨沿海海关与中西部海关的合作机制,继续深化区域通关改革,努力为中西部建设服务。全国海关要共谋发展大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海关总署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