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消息,香港一名货柜班轮运输公司船长来函本报,指出香港港口及码头营运商的不足之处,间接削弱本地港口竞争力。他指出,香港国际货柜码头(HIT)转用新系统更改驳船装卸工作编号,未能及时注意问题反而降低装卸效率,指码头营运商仍保持「老大」自居的心态。
他在信中提及削弱港口竞争力两大问题,一为「911」事件后进口美国货物新报关程序造成的影响;二为HIT更改工作编号系统,未能从实际出发,延误装卸时间。
「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海关要求所有入口货物,必须在船舶离开装货港前24小时进行电子申报,否则货物抵达美国后会被海关扣留查验。深圳港口如盐田港等,无论在「911」前后,内地海关已规定货物需预先申报,因此美国海关新例对深圳港口出口货物无甚影响。
先装货后补文件优势不在
然而,按香港海关规定,船舶启航后14天内,只需呈交舱单至贸易署代收,无需事前申报。货主可在船只离港后,才向船公司补交货物、收货人及付货人资料,并由船公司制作舱单。对于经香港出口的内地货,付货人便利用货物来港期间的空档,委托香港代理补充收货人资料,及以香港代理作为付货人,无需透露内地真正厂家或物料供应商资料。
他指出,美国海关新条例实施后,香港「先装货,后补文件」的优势不复存在,令货物无论经深圳或香港港口,都必须通过电子报关程序。加上经香港出口成本较高,大部分货源便被深圳港口吸纳。
HIT延误驳船装卸时间
另外,HIT刚启用的工作编号系统,经常延误驳船装卸时间,间接削弱港口竞争力。据悉,同一驳船运载不同船公司或远洋轮船的货箱,只用一个工作编号(Job Number)。HIT后来转用新系统,同时更改工作编号编配方法,驳船上由不同远洋轮船的货箱会拥有个别的工作编号,令每艘驳船有多个工作编号。
HIT计算机系统会为每个工作编号进行核对,核对有误,操作便立即停止,大大延误装卸时间,亦延长等候靠泊驳船的等待时间。等候、装卸时间延长令成本增加,间接「鼓励」货主选用深圳港口。最后,船长指出,在大部分内河船经营者心目中,码头经营商仍保持「老大」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