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3至14日,由博鳌亚洲论坛、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交通部、中国贸促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港口协会、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等组织的“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高层论坛”在大连举行。来自国内外港口、海运、物流、贸易、制造业的500多名代表,就目前业界关心的港口与城市经济如何实现互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论坛期间,就未来港口发展趋势、角色定位等问题,大连海事大学港航研究所所长孙光圻教授表述了他的看法。
现代港口迈向“第四代”
孙光圻教授从分析现代港口的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第四代港口”新概念。
他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速,世界主要现代港口,总体上已开始由第三代向更高、更新层次过渡。具体而言,现代港口的主要发展趋势是:
——港口的规划、建设与布局与城市逐渐一体化。以临港产业为城市产业主体的发展新模式,使整个港城效益融合在一起。以往的“城以港兴”和“港以城荣”,已发展成为“港即是城”和“城即是港”。
——经济腹地围绕港口而协调发展。港口日益成为其所辐射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决策、组织与运行基地。从区域性的产业布局、信息网络、人才供应到各类软硬件服务设施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都在向港口倾斜和靠拢。
——港口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并以竞争为主。其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各港口所在城市或所直接辐射的陆向经济腹地,都在集中力量发展基本区域的港口,并尽可能使本国、本地区的物流量由本区域港口处理。
——港口进一步向深水化、大型化和专门化方向发展。在目前全球排名前3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已有20个以上具有15米以上的深水泊位、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码头、20万吨级以上的干散货码头以及30万吨级以上的油码头,更大吨级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已在建设和规划中,两面装卸的嵌入型或浮坞型码头也在规划和设计中。
——在地理布局上,港口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为主、以地区性枢纽港和支线港为铺的港口网络,已经或正在形成。世界各地正通过行政管理、产权纽带、联盟经营等结成“组合港”。同时,港口呈现出管理技术信息化、控制技术智能化、位移技术高效化和环保技术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其功能定位从“多元化”向“基地化”方向发展。
由“后勤服务” 转向“前方调度”
孙光圻指出,由于这些发展趋势的综合作用,使现代港口功能发生重要变化。即由保证经济活动顺畅完成的“后勤服务总站”转向推动经济活动有效动作的“前方调度总站”——“第四代港口”。
孙光圻说,“第四代港口”应具有六大主要条件:
有大型深水码头,这是核心要素。从目前情况看,集装箱码头有16米以上的水深,散货码头须能靠泊30至50万吨级载重船。
有涵盖整个城市的临港产业,即港城一体化。临港产业的发展可牵动其他产业如金融、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但核心是临港产业。临港产业布局要根据港口来开展,形成“产业集聚”。在整个供应链或需求链中,港口已不仅是物资交汇的连接点,而且是综合运筹和处理物流生成和运动的基地。就是说,港口功能已不是被动地提供服务的场所,而是一个组织者、策划者。
拥有国际区域性总部经济。即大型跨国公司总部要设在港口。因为“前方调度总站”是参与决策、组织的,如果不能成为区域性经济总部基地,港口就很难成为决策者、组织者。
要有广阔纵深的陆向腹地。陆向腹地为港口所在城市形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
此外,还要有发达的交通物流网络,有与国际经贸管理完全接轨的自由贸易政策体系。
港口新概念提供战略架构
孙光圻指出,“第四代港口”的发展,将对传统的、目前以海向腹地为主,以海向中转为主的港口产生冲击。即依靠别人来中转和喂给的港口将受到制约。“第四代港口”形成后,将通过全球干线船舶直接运输,以整个港口布局与区域经济为核心,形成新的体系。
孙光圻认为,“第四代港口”概念的提出,将对世界港口布局和港口体系的建设和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港口发展阶段的界定和设计,对港口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实践上看,对那些具有广阔和直接陆向经济腹域的港口具有巨大的鼓动力,而对那些缺乏此类地缘经济条件、将发展单纯(或过多)地寄希望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为其提供喂给性或中转性物流的港口城市来说,则可提供一个参考和战略架构。
孙光圻表示,“第四代港口”概念的提出,将对我国港口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理论支持。我国港口已具备了向“第四代港口”发展的条件,按照“第四代港口”概念来实现我国港口的建设和布局,是十分有利的。
目前,我国所规划的三大国际航运中心,应成为向“第四代港口”进军的主角。深圳、上海、大连这三个国际航运中心所在的港口城市要从宏观规划、资源配置上来加强建设和发展,使其走向一体化,成为“第四代港口”。
□链接
从港口定义看港口功能的拓展
港口划分为第一、二、三代和现在提出的第四代,是从港口功能的角度来考虑的,联合国贸发会对前三代港口都有定义。
第一代港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前的港口,其主要功能特点是海陆中转,是当时较简单地处理运输和装卸活动的接口,主要从事运输和装卸。
第二代港口是在上世纪60至到80年代的港口,此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港口功能逐步扩大,已逐渐发展成一个为运输工业和商业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港口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港口,此阶段目前仍在继续。港口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增长活动和经济活动的节点,即国际经贸活动的“后勤服务总站”。
目前,世界大多数现代港口都在第三代或向超出第三代发展。其中在第三代港口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际大港,已体现出超越第三代港口功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