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分为实物配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和供应链管理阶段三个阶段。其中,实物配送阶段指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对物流的研究以实物分销过程为主,即产品从制造商成品库到用户;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是以综合物流的形成为标志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是以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为标志的阶段。现代物流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关于物流的新兴科学,它不同于运输和物资管理等学科,它是关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环节的综合化、一体化发展,是一套全新的理论方法体系。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的发展,市场竞争形态和激烈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进入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阶段。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Intemet/Intranet进行资源配置与知识联盟,虚拟企业联盟、动态联盟等形式是知识联盟的初级阶段,稳定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则是知识联盟的高级阶段。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通过供应链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集成并保持高效运作,是供应链管理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的运动是人与物结合的结果,通过人的组织和管理来实现,企业可以有物流管理而没有供应链管理,但只要企业采取供应链管理方式来组织生产和营销,就一定要有物流管理的支持。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
早期的物流活动仅是一种分散化物流。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日益减少,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取利润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此时,企业开始转向改变内部的分工结构,通过在内部进行分工组织试验,企业逐步发现那些分散的、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的仓储、运输、采购等功能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分工,实现专业化带来的报酬递增,并产生了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企业日益重视核心竞争力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进一步注重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始转向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分工和协作,即实施供应链管理。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不断将其内部的物流设计和运作之问的分工转向外部市场,以进一步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效率。作为产业分工深化的结果,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按美国物流经济学家约翰·伽托拿(John Gattoma)提出的关于第四方物流的定义:“第四方物流供货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货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此外,对于第五方物流,他定义为提供各层次物流人才培训服务的企业。目前,先进国家的第四方物流已初露端倪,呈现出朝阳产业的蓬勃态势,而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是帮助供货方把货物从总供应地运输到需求地的这样一种企业。所以严格来说第三方物流可以称为物流企业,非第三方企业中进行的物流称为企业物流。
物流模式问题的研究是当前我国物流理论界与企业比较热门的内容,人们在实践中己经总结、设计出了三种物流模式解决方案:(1)建立物流联盟方案;(2)自营物流方案;(3)外购物流服务方案。但就具体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而言,它采用什么样的物流模式,采用单纯的一种物流解决方案还是兼有几种物流解决方案,例如:集成物流一体化方案、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方案(LHED)和大规模定制物流方案等,采用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将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并且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物流资源,例如物流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交通运输路线以及工具等,将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组成有效的运行整体;二是物流战略是否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要适应企业生产特点和产品自身的特性:三是物流模式是否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管理十大趋势
过去物流管理着重在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顾客的对应,是以服务与品质为主要重心。因此,评价物流的管理业绩和效果的准则,多半是以处理订单周期时间的速度,供货率及完成质量来量度。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增添新的内容,物流业出现了新的十大趋势。
(一)物流管理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设计、解决和管理上。可以为客户提供度身订造式的,并带有个性化的服务,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由对立转向联合。传统商业通道中,企业间多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业间对立的局面。然而在追求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在各个商业流通机能上整合,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使通道整体成绩和效果大幅提升。
(三)由预测转向终测。传统的流通模式通过预测下游通道的资源来进行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不幸的是预测很少会准确的,因而浪费了许多自然及商业资源。新兴的物流管理趋势是强调通道成员的联合机制,成员间愿意互换营运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内部需求及生产的资料,使得上游的企业无需去预测,流通模式是逐渐由预测基础转向终测基础发展。
(四)由经验积累转向变迁策略。一直以来经验曲线是企业用来分析市场竞争趋势及发展对应策略的方法,并以企业长年积累的经验作为主要竞争武器,然而科技的突飞进步,企业固守既有经验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在调度变化的环境下,经验及现存通道基础结构反变为最难克服的障碍,成功的企业要建立对策略方向的嗅觉和持续变迁管理体系才能生存。
(五)由绝对价值转向相对价值。传统财务评价只看一些绝对数值,新的评估方法将着重在相对价值的创造,亦即在通道中提供加值服务,顾客所增加的价值中企业可占多少比例。
(六)由功能整合转向程序整合。在竞争渠道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更快响应上、下游顾客的需要,因而必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营运,并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统来动作,物流作业与活动多半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重点。
(七)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在传统渠道中,一些大企业进行通道的垂直整合,以期对通过掌握有更大的力量,事实证明这并不成功,反而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并将主业削弱。今日企业经营的趋势是专注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去做,形成虚拟企业整合体系,使主体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服务。
(八)由信息保留转向信息分享。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
(九)由训练转向知识学习。在可预见的未来,任何物流程序均以人力来完成。然而,物流作业多半需要在各个物流据点和运输网络中进行,大约有90%的时间,物流主管无法亲自加以监控。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增加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度。物流主管必须将以个别人员技能训练的方式,转向知识基础的学习发展。
(十)由管理会计转向价值管理。未来许多企业愿意投入许多资源建立基本会计系统,着重在提供增值创造,跨企业的管理信息,以期能确认可创造价值的作业,而非仅在于收益增加,成本升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