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需借现代物流冲破“效益囚笼” |
|
www.jctrans.com 2006-4-13 9:27:00
航运在线 |
|
2005年,中国“赶英超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有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忙碌一年,营收数亿,利润却只有区区数百万元。随着劳动力、原料成本两大竞争法宝风光不再,中国制造业这个“过路财神”亟须寻找新的利润来源。专家认为,重视和利用现代物流,工商经济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此,国家也应给予积极扶持,用强烈的政策信号加强引导。
面临效益困境的“过路财神”
2002年至2005年,湖南东信纺织集团依托洞庭湖产棉区发展棉纺织工业,连续收购邵阳、长沙、常德、湘潭等地多家国有大型纺织企业。但东信集团总裁高骅却对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心存隐忧。“中国虽是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但随着棉花价格国际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中国棉纱、坯布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正在被印度等国赶上。”
一家大型纺织集团管理层的一位专家说,在棉纺这个劳动力密集行业,以往利润主要来自廉价劳动力。但东信去年在湖南省华容县等地以月薪600元至700元招工竟然屡屡空手而归。而洞庭湖区一家拥有数千工人的民营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但利税只有区区千万元左右。面对原料、劳动力价格的同步飚升,很多企业开始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
东信集团等面临的难题实际上是中国企业整体“效益困境”的一个缩影。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高达1019亿美元,但若论庞大外贸总额背后的财富和利润分配,用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话说,只是一个“过路财神”。
效益“囚笼”中的双重角色
很多研究认为,出现工商业“盘子大、效益低”的原因在于中国工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品牌附加值不高。但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湖南“万博港”工业物流中心负责人施立新博士还看到了另一方面的原因:中国同时扮演工业制造大国和现代物流小国双重角色,这也导致中国工业效益形势不容乐观。
在重工业高度密集的湘潭市,经营一家铁合金生产企业的陈平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处理耗材、设备零配件等的采购。记者问其为何不借助当地有一家经营相关产品的工业品超市?陈的回答是,自己的产品自己运,自己用的东西自己买,我干吗要找别人?
而在湘粤边境一家年采选有色金属矿石100万吨左右的有色金属矿石采选企业,原有的运输系统虽然名义上已经剥离改制另成立一家公司,但从传统习惯和“人脉”考虑,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业务还是由这家公司负责,“封闭运行”,不对社会公开招标。
理念和机制上的双重滞后,使中国企业在效益“囚笼”中浑然不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