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海运惊现“负报价”
作者:王萍
9月22日的央视《焦点访谈》再爆天下奇闻:上海日本海运航线,发货人不但不用交运费,轮船公司反而倒给货主钱,多发货多给!我国一些国有航运公司陷入恶性竞争中,不但突破了零运费,甚至帮别人运一个集装箱反给别人钱,一般都达到一个集装箱70美元,有的甚至达到上百美元。如烟台一个航运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居然因为业务一个星期要损失近70万美元,业内人士形象地将此种现象称为:一天把一辆宝马推下大海。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此荒唐之举,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业内人士都称这是因为过度恶性竞争,航运公司必须要拉到货源,不然的话就会在市场中被挤出局。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航运公司只好自己花钱赚吆喝。但我们却看不到那些航运公司的经理们着急,每个人倒是笑意盈盈、轻松自如。
其实不然,正如节目播出后有航运界人士指责该记者不懂货运业的“潜规则”,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市场经济下没有白占的便宜,事实上,货物到港后,航运公司还将向货主收取币值变动附加费、港口附加费、码头拥挤费等,据业内人士透露,每集装箱收取的费用加起来总计300美元~400美元。所以,虽然是负运价,航运公司还将会赚取200美元~300美元。这种情形和旅游行业在东南亚地区出境游实行的“零团费”和“负团费”原理一样,导游向旅游景点收费,最终也赚得盆满钵溢。
然而这种表面看似“怪”的现象却恰恰暴露出许多内在问题,首先我们看到参与这场竞争的八家企业皆为国企,而且都是些大牌的国企。而几家航运公司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亏损,不惜天天往大海里扔宝马,一方面也许存在企业亏损、政府埋单的“靠山支撑”,另一方面却是有着“难言之隐”:由于现行体制把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限制在产品市场之内,而不允许在资本市场展开,这使得各大航运公司的老总们只能采取“价格战”的策略,因为国资委仅仅赋予了他们企业经营权,而没有资本运作权。企业要想最终获得生存权,就不得不在“价格战”上拼个你死我活。
据悉,中日航线拼箱业务价位最高时,每个标准箱能赚1000美元,上海货代行业协会2002年最低标准为每标准箱125美元。哲学里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产生“负运价”的原因和理由到底有多少个,中国航运业目前的运力过剩、竞争过度是导致其负运价的根本所在。而如今“负运费”和“零运费”的盛行,已经完全扭曲了这个行业原来的面目。然而市场经济的基础应该是规则公平,产权明晰,只有进一步地推动产权改革,赋予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活动的权力,理顺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之间的关系,才是真正解决恶性竞争问题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