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海洋山港开港。
业内人士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兴起的港口建设热潮,将以此为契机告别狂飙突进的“战国时代”,跨入联合发展的“整合时代”。
洋山:长三角港口群的“支点”
如果说以上海为中心、苏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有一个最重要的支点的话,那么,它就是洋山港。
2004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为两翼的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南通、南京、镇江、温州支线港的规模化集装箱码头,相应建设其他喂给港。”
这个战略的提出明确了长三角港口群中各港的定位,是对长三角港口“乱战”格局的重新梳理。而其重心所在,就是“洋山港——新上海港”的建设。
长三角地区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26个内河规模以上港口,是我国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南翼除了宁波港和舟山港以外,没有比较优质的港口,而北翼则不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港口,南京、南通、镇江、扬州、江阴、常熟等都正在自建港口。
要稳住这种“大战”的势头,上海港作为枢纽港的地位必须得到强化。洋山的开港,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枢纽:港口群整合的前提
洋山港的开港将进一步确立上海港的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彻底改变长三角港口群大战无序的格局。
上海港已经成为我国内地国际集装箱班轮发船密度最高、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枢纽港。2004年,上海港全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1455万标准箱,今年更是保持着26%的增速。而随着洋山港的开港,一期建设将使上海增加300万标准箱的年吞吐能力,二期三期建成后总吞吐能力可增加1800万标准箱,其枢纽港地位无可动摇。
因此,长三角北翼几乎所有的港口都宣称自己要成为洋山港的喂给港。在10月份召开的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第六次会议上,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说:“洋山开港后,长江上的港口每一个都想和上海港合作。”
这种合作有助于摆脱“各自为战”的局面。
联合:长三角港建新关键词
伴随着洋山港的开港,交通部提出的长三角港口“三个体系”初具规模,“联合”成为长三角港口建设的新关键词。
所谓“三个体系”,是指以上海港等为核心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以宁波、舟山等港为核心的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中转体系和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组成的海进江转运体系。
目前,上海港在长江沿线“喂给港”的布局也已显现,在参股重庆港40%、武汉港55%后,又与中远集团共同投资占有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45%股份,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箱源可以实现“有效控制”。再辅以太仓港、南通港等地区性枢纽节点,上海港的市场触角已经沿长江上溯,使这些港口的建设格局处在统一规划当中。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黄有方教授说:“洋山港的开港,应是长三角内部港口协同发展的良好开端,是创建亚洲首港的开始。”
作者:姜帆;冯亦珍;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