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算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啤酒 |
千升 |
557462.18 |
8.4 |
软饮料 |
万吨 |
35.93 |
13.2 |
服装 |
万件 |
13881.15 |
11.0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463.01 |
178.9 |
水泥 |
万吨 |
986.62 |
16.8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2465.44 |
9.0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1098.81 |
12.8 |
煤气 |
万立方米 |
25422 |
6.1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61199 |
-21.6 |
滚动轴承 |
万套 |
5234.1 |
-28.3 |
金属轧制设备 |
万吨 |
4.27 |
-50.9 |
起重设备 |
万吨 |
11.84 |
-18.8 |
改装汽车 |
辆 |
1394 |
25.8 |
程控交换机 |
万线 |
37.79 |
35.8 |
机车 |
辆 |
435 |
7.1 |
民用钢质船舶 |
万总吨 |
416.62 |
38.7 |
打印机 |
万台 |
48.73 |
-54.4 |
激光视盘机 |
万台 |
277.5 |
9.6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99.77 |
-3.7 |
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优势产业集聚效应。组织实施工业项目25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0个,比上年增加9个。工业投资1338.1亿元,增长36.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9%。一重大连核电装备基地、北车大连机车产业基地、一汽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等2320个项目开工建设。PTA、PX、甲醇项目投产,重工•起重风电扩能改造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计划,90型船用曲轴等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产品下线。英特尔芯片、中远旅顺造船基地、船柴扩能、9600KW电力机车等重点项目和大化、东北特钢、固特异等搬迁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奇瑞、曙光整车项目落户保税区,填补了本市汽车产业的空白。
工业经济效益:利税总额成倍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利税总额490.4亿元,增长6.1倍;利润总额239.3亿元,减亏增盈274.8亿元。剔除“两油”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37.5%和31.2%。
1.1.3社会消费品分析
图表2 2010年1-6月大连统计月报
指 标 |
单位 |
6月 |
1-6月 |
累计同比增长% |
生产总值(1-6月) |
亿 元 |
- |
2511.2 |
16.6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亿 元 |
50.2 |
245.6 |
25.8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
亿 元 |
48.8 |
229.1 |
17 |
外贸进出口总额(自营) |
亿美元 |
40.03 |
245.55 |
40.9 |
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20.02 |
124 |
31.8 |
进口总额 |
亿美元 |
20.02 |
121.55 |
51.6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 元 |
- |
1582.8 |
27.9 |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 元 |
- |
1352.1 |
36.4 |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
亿 元 |
- |
230.7 |
-6.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 元 |
130.4 |
776.2 |
17.9 |
规模以上工业现价增加值 |
亿 元 |
214.3 |
1032.8 |
26.8 |
规模以上工业现价销售产值 |
亿 元 |
735.3 |
3584 |
38.4 |
出口交货值 |
亿 元 |
167 |
915.4 |
32.2 |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 |
% |
97.88 |
97.74 |
2.09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
% |
101.3 |
101.9 |
- |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
% |
103.51 |
104.61 |
-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月) |
元 |
- |
10562 |
10.6 |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月) |
元 |
- |
7798 |
9 |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月) |
元 |
- |
7156 |
11.6 |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月) |
元 |
- |
2902 |
12.5 |
|
|
|
|
|
指 标 |
单位 |
6月末 |
比年初增减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本外币) |
亿 元 |
8019.03 |
807.64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本外币) |
亿 元 |
6215.5 |
826.03 |
来源:大连统计局 |
第二节 大连港口概况
1.2.1基本概况
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是政企分开后以原大连港务局为主体而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企业资产总额134亿元。
大连港位居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正在兴起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港口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转运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港口自由水域34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近15平方公里;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160余公里、仓库30余万平方米、货物堆场180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千余台;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近80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截止2004年5月,大连港集团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集装箱国际航线57条,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集装箱中转港;是全国铁路集装箱转运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口岸;是东北亚油品转运中心;是亚洲最先进的散装液体化工产品转运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客运港和最大的海上客/车滚装运输港口;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散粮运输中转港。
近年来,大连港集团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2010年港口建设改造的总投资将达270亿元,重点要建设"六大中心"、"三大基地"和"四大系统"。
“六大中心”: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分拨中心;集装箱转运中心;粮食转运中心;杂货及煤炭转运中心;专业汽车及客滚旅游中心;散矿分拨中心。
“三大基地”:将大孤山半岛建成集装箱、粮食、汽车、矿石、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的临港产业基地;将大连湾港区建成钢铁、化肥、大型构件、大宗杂货和货运滚装为主的综合物流和临港加工基地;将大港区建成国际旅游、国内集装箱和客运滚装基地。
“四大系统”:以集装箱、矿石、原油中转为支撑的海上中转系统;贯穿港区的高速公路集疏运网络系统;以矿石、粮食、集装箱、汽车为重点的专业化铁路集疏运网络系统;服务于国际港航和区域性物流业务的数字物流口岸系统。
目前,大连港集团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于今年5月底开始试投产。截止目前,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接卸VLCC大型油轮12艘,接卸外进原油263万吨。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接卸11条进口矿石船舶,累计完成进口矿石130多万吨。
大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原油码头。它位于大连新港沙砣子南侧水域,工程总投资5.3亿元,年设计通过能力为2286万吨,实际能力可达3000万吨。码头平面布置为蝶型,泊位全长510米,码头前沿水深-25米。
30万吨级原油码头全年可作业天数为312天。由于配备了4套国内最大的输油臂。30万吨级原油码头每小时卸油量最高可达12000立方米,一艘满载的30万吨级原油船,仅用30小时就可以卸完。
大连港新港港区是国内较大的油品转运港之一,现已建成一座15万吨级、一座5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部分成品油、液化油气泊位,码头后方的原油储罐容积达到了175万立方米。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入使用,使得新港港区的码头梯次布置更加合理,功能趋于完善,可满足客户油品装卸、储运等各种需求。
在未来几年里,大连港将继续在新港港区建设一个新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一批成品油、液体化工泊位,在码头后方陆域建设40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加上国家原油储备基地在大连规划建设的一期300万立方米储罐,远期的原油储存能力可达到1000万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大连港新港港区将最终形成一个拥有20个油品码头、年通过能力8000万吨的国际油品与液体化工产品转运中心。
大连港30万吨矿石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矿石码头,可以靠泊目前世界上所有适航的散矿运输船舶。它位于大连大孤山半岛东南端,总投资16.3亿元,泊位水深-23米,年通过能力2000万吨。码头为栈桥式。其中大码头引桥长465米,泊位长450米,可停靠5到30万吨级的矿石船。
其中,大码头配备3台负荷为64吨的桥式抓斗卸船机,单台平均卸船率为2500吨/小时。后方堆场配备的斗轮堆取料机,堆料能力为5000吨/小时,取料能力为4500吨/小时;铁路单线装车能力可达4500吨/小时,装一节车皮的时间仅为48秒;转水码头将配备一台效率为4000吨/小时的装船机和3台1600吨/小时的卸船机,可使装船和卸船作业同时进行。
30万吨矿石码头的后方是由开山、回填形成的30万平方米的陆域,其中堆场面积为20万立方米,可一次堆存矿石228万吨。为完善集疏运网络,码头配套新建了8公里铁路专用线,可通过金窑铁路直接进入东北铁路路网。目前在建的第二条装卸线和第二、第三堆场,不久将使码头堆存面积再增加40万平方米,使整个堆存能力提高到600万吨。
两个30万吨级码头的建成投产,不仅增强了大连港的比较优势,提升了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加了两颗极具分量的砝码,而且也为石化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对腹地石油化工基地、钢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大窑湾二期集装箱码头、大连湾深水杂货码头、新港原油、成品油化工品码头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已经或即将竣工投产;国家300万立方米战略储油罐工程、大窑湾汽车物流专用码头及后方物流园区、大窑湾三期集装箱码头、大窑湾铁路复线及港区疏港高速公路等一批新的项目也将要开工建设。这些工程建成后,大连港的综合功能将有质的飞跃,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
建设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大港是几代大连港人的梦想与追求,大连港集团将以“经营国际化、服务物流化、管理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胸怀大海,港容天下"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客户共发展,一如既往地秉承"客户需求是我们的责任、客户满意是我们的标准"的经营服务理念,竭诚为中外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2.2自然条件
位置:大连港位于北纬38°55′44″,东经121°39′17″。
气温:年平均气温10.4℃。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为23.5℃。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零下5.9℃。风: 全年以北风及西北风最强,次数最多。春、夏季以南风居多,冬季以北风及西北风最强。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600毫米。七、八、九三个月雨量集中,可占全年的三分之二。
雾:每年入春以后,雾逐渐增加,多发生在早晨。七月份雾略多,对船舶出入影响不大。九月份以后很少有雾。
冰: 本港每年冰冻期为一月初至三月初,港区有的年份可有部分结冰,约为六十天,结冰厚度为五至二十毫米,对船舶航行靠泊无影响。
水文:潮汐属半日潮混合型。历年最高潮位4.6米,最低潮位0.66米,平均潮位2.14米,平均海面1.63米。
航道:大港区航道底为淤泥,设计水深为负10米,航道宽度270米,长度2500米,吃水在10米左右的船舶可随时进出。
香炉礁航道水深负8米,宽100米。
甘井子航道底为淤泥,设计水深负9米,宽180米。
新港原油码头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负17.5米,宽300米。
大窑湾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负10.7米,宽210米。
大连湾码头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负9.5米,宽100米。
寺儿沟一栈桥航道负9.5米,宽120米。
寺儿沟二栈桥航道负9.5米,宽120米。
防波堤:全港共有防波堤9座,总长7000米。其中大港区的东、西、北三面有防波堤环抱,东口门宽度360余米,外国籍船舶主要在东口门进出港口。
1.2.3大连港口处理能力
港口业务
大连港是亚洲最先进的散装液体化工产品转运基地。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新港区和寺儿沟作业区主要从事原油,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装、卸、储运服务等方面业务,具备集水路、管道、铁路、公路四位一体的集疏运服务优势。
大连港湾液体储罐码头有限公司由大连港和挪威奥德菲尔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主要从事液体化工产品转运。
油品码头的储存能力:
大连港油品码头现有原油储罐38座,共275万立方米;成品油储罐39座,储存能力36.8万立方米,以及液体化工品储罐24座,6.64万立方米;总储存能力达到318.4万立方米。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是以通用杂货、客运滚装为主的专业化公司,是大连港集团“六大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遍布大连市区的大连湾、大港、香炉礁、黑嘴子四个作业区。港内外交通四通八达,具有货物集疏运的良好内外部环境,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贸易口岸。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有陆域面积4平方公里,资产总额7.43亿元,有生产泊位37个,其中5万吨以上泊位8个,煤炭专用泊位1个,滚装泊位3个。煤炭专用泊位为大连华能电厂输送发电用煤;杂货泊位可为客户提供钢材、原木、粮食、水泥、化肥等二十余种散杂货的装卸运输服务;滚装泊位承运大连至烟台、大连至蓬莱的客运滚装服务。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建立了经贸航运往来关系。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拥有仓库、堆场面积195万平方米,可为货主提供内外贸货物长期存储、转运、加工和代购、代销服务;港口生产采用信息化管理,8台60吨、80吨、100吨电子汽车衡与计算机联网,日接货量在16万吨以上;港内各联检部门齐全,“三检合一”,归口管理,方便快捷。
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拥有一支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公司将以管理输出为契机,以经营港口杂货业务为核心,发挥多年经营和管理港口的优势,延伸主业功能,探索建立适合通用杂货特色的腹地-铁路-港口物流链,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公司拥有规范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用现代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公司倡导“以文化人”的管理理念,正向企业管理最高层次迈进;公司奉行“诚信合作,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严格践行对外服务承诺,是名副其实的货主放心港、满意港。
集装箱转运中心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拥有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74条,航班密度为300多班/月,东北三省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均在大连港转运。
大连港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资组建的外贸集装箱码头公司(DCT)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CITOS—1码头操作系统,使集装箱年处理能力达到230万标箱,连续多年被国内外港航权威机构评为中国作业效率最佳集装箱码头、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以及亚洲新崛起集装箱码头。
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DPCM)是大连港适应当今全球港航合作经营集装箱码头发展趋势,在与新加坡港务集团成功合作基础上,携手航运业巨子丹麦马士基集团、中远集团四方共同经营的又一座国际化集装箱码头。公司在国内率先采用的无人值守、集装箱道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货主提箱用时和车辆在港停时,使码头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大连大港中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DDCT.CS)是由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大连港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主要经营内贸集装箱业务。以大连至黄埔、大连至上海为主要干线,联接珠江、长江和渤海湾三大区域性运输体系,使大连港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内贸集装箱中转港。
一、码头状况:
DCT、DPCM现有泊位11个,水深9.8米-16.0米,能力360万TEU/年,其中10万吨级泊位4个,DCT、DPCM均可靠泊10000TEU船舶。
二、堆场情况:
DCT堆场面积60万平米,一次性堆存能力6.6万TEU
DPCM堆场面积25.5万平米,一次性堆存能力2.5万TEU
三、码头作业效率:
DCT最高单机效率:88自然箱/小时,最高单船效率:294自然箱/小时
DPCM最高单机效率:67自然箱/小时,最高单船效率:154自然箱/小时
第三节 大连港口优势式分析
1.3.1大连港口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以及“港航立市战略”的贯彻实施,大连沿海港口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港口规模不断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截止2005年底,大连港口泊位总数达226个,最大靠泊能力达30万吨级,港口总通过能力超过1.6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超过250万标箱,开通集装箱定期航班75条,开通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7条,进一步完善了大连港集装箱内陆集疏运体系;还建成沈阳、长春、哈尔滨、图们等内陆干港,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散粮运输中转港。但是大连港口依然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首先,大连港口与环渤海港口间的竞争形势依旧严峻。大连、天津、青岛是我国北方三大港口城市,均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近年来京津塘和山东地区经济增势迅猛,天津、青岛港口发展迅速,在港口发展状况和规划上与大连港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十一五”期间,环渤海主要港口群都将加大投资力度。据了解,京津港口群建设投资预计超过100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7亿吨以上,其中:天津港货物吞吐量2010年将达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000万标箱;山东港口群建设计划投资53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6亿吨以上,其中:青岛港货物吞吐量2010年将达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200万标箱,年均增长12%;辽宁港口群预计建设投资72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5.8亿吨,其中:大连港货物吞吐量2010年将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800万标箱。
港口间共同的发展趋势,使港际间的层次性与互补性逐渐减弱。随着环渤海主要港口规模升级、功能趋同,大连、青岛、天津三大港口竞争日益激烈。另外,“十一五”初期,位于天津港和秦皇岛港之间的河北曹妃甸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两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相继投产,年接卸能力分别达6000万吨和3800万吨,将与大连港在原油和矿石两大货种上形成争夺之势。
其次,大连港与省内周边港口的竞争也日益加剧。2005年,大连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7亿吨,同比增长21.5%,增幅低于营口、丹东和锦州,占辽宁省沿海货物吞吐量的56 %,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随着营口、丹东、锦州等靠近东北腹地港口企业的迅速崛起,处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港口在区位与货源方面面临挑战。
第三,东北腹地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制约大连港口业发展。2006年前9个月,大连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4亿吨,同比增长12.9%;集装箱吞吐量234万标箱,同比增长18.9%,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回落8.8个和7.4个百分点。在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带动方面,天津港依托的京、津、冀和青岛港依托的山东地区相比,大连港腹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经济总量较小,增长速度较慢,集装箱特别是外贸集装箱箱源有限,在货源方面对大连港口业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1.3.2大连港口发展的新机遇
“港航立市战略”的确立与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港口业是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批准设立,使大窑湾港成为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三个“保税港区”。日前大连港与锦州港“战略框架协议”的签署等多项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使大连港口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航运业的发展态势看,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持续繁荣;国际散货运输需求高涨;原油及成品油运输持续增长。纵观国内航运市场, 2005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达7580万标箱,在过去15年里始终保持年均23%的高速增长。据初步预测,2010年我国沿海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13000万标箱,年均增速达16%左右;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8500万标箱,年均增速将超过12%。国际国内航运市场的旺盛需求,为大连港口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3.3大连港口未来发展的相关策略
大连港口业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实现港口与航运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功能;走港口资源整合与大力培养和发展临港产业区之路。
一、加强港航互动,实施港航立市战略。面对国际集装箱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大连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建设也不断深入,港口与航运业的联合已成必然趋势。港航合作将为航运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尤其是航运企业参与投资港口和码头建设,不仅确保了航运企业对挂靠港口泊位的独家使用权,也保证了航运企业的船期和服务质量节约了航运成本,而且有助于航运企业业务与港口、代理、通关等业务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因而,港航合作实现双赢已成为国际航运业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竞相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因此,大连需进一步加大港口与航运市场开放力度,争取更多的世界著名航运公司在大连港开设班轮航线,与世界知名航运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码头、场站等,争取更多的国际大型航运公司、班轮公司在大连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以加强港航互动;实现港航立市。
二、发挥自由贸易港功能。在沿海港口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港口的功能远远不止中转运输。大连港口在具备了现代化的装卸、仓储配送、疏运等功能的同时,还需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功能。要依托“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建立,使大连港口成为具有国际中转、物流分拨、仓储加工、商品展示、临港服务等全方位增值功能的现代化自由贸易港区。
三、实施港口资源整合。面对环渤海及省内周边港口间的竞争,大连港口企业应不断加大区域内港口资源的整合力度。日前,大连港与锦州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讨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锦州港西部海湾,进行原油、矿石、集装箱业务及资本市场的整合,标志着大连港口业跨地区合作的开始。然而,从国际国内港口业的发展趋势看,大连市港口企业还应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例如,允许国内外有实力的港口企业集团通过租赁、入股、并购等经营方式,参与港口生产经营和管理。通过与周边港口企业间的互相投资参股、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结为战略联盟,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走规模经营之路。在集装箱运输上,大连港口的集装箱干线与营口港集装箱支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粮食、矿石、煤炭等货种运输上,大连港与丹东港可以合理分工;在油品运输上,大连港的原油吞吐优势可以与锦州港周边的原油需求相结合,形成以“大连港口为龙头,营口、锦州、丹东港为两翼”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辽宁港口群。
四、发挥临港产业区的带动作用。临港产业是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在港口附近区域开发建设起来的临港企业群。在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优化组合过程中,临港区域是现代化产业密集布局的理想地带。大连港口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临港产业的带动。
发展临港产业不仅可以为大连港口提供丰富的货源,而且可以突破东北腹地经济增长缓慢这一制约瓶颈。当前,必须大力推进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开发,利用良好的港口条件与低成本的土地资源实现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共同发展,摆脱传统产业布局的局限性。临港产业的优势还在于减少原材料与产品运输中转次数,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销成本。临港产业区还可以利用“临港经济”效应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吸引发达国家的重型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利用岸线资源优势,吸引和承接东北内陆地区及日本和韩国加工制造业等产业转移。临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大连市港口业的持续增长,充分发挥大连港口对东北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