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服装类制品的加工贸易来说,日本商家的质量要求堪称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从面料进口、裁剪、缝制生产到整理加工,都有一套近乎苛刻的质量标准,由专门的“检品工厂”实行质量监督。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国厂家承接来料加工后的服装运到日本后,都还是由日本商家的专业人员进行“检品”,包括检查服装的外观、染色、缝制、熨烫,以及检出遗漏在服装上的针头、线头,最后完成吊牌等工序,再上架销售。2001年,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不少日本服装商社将“检品工厂”搬到了上海。在开始蹒跚学步的中国企业中,既非服装生产厂家又非服装贸易商的上海远新国际运输有限公司却悄然“跻身”此列。
历时数年“初长成”,远新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的物流加工中心很快取代了日本商家“检品工厂”,伴随出口服装整理加工业务量快速增长,已脱颖而出成为沪上小有名气的“日本服装检品”大户。2004年11月底,远新国际运输有限公司一个3000平方米的“物流加工场”竣工并投入运行,此被称为物流加工中心的三期工程,与今年上半年刚投入运行的4000平方米二期物流加工场一起,远新“再造”了一个“物流加工中心”,不仅在服装“检品”规模上,同时也在储运质量、交货时间上,大大提升了远新货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远新国际运输有限公司,开辟与扩展对日服装类制品的物流加工业务,并非在货代业务受到挤压、盈利空间急剧压缩下的“另辟蹊径”,而恰恰相反,是在货代业务如日中天、日益红火之时的“未雨绸缪”。正是对货代市场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走向的预见性把握,远新货代抓住了加工贸易出口服装的潜在物流需求机遇。在加快“转型”的数年中,远新货代从上游服装商家和下游客户的物流需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通过运用并张扬其货代、通关、仓储、集卡运输等优势,构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口加工服装物流链,从而在新的市场空间中拓展、延伸了货运业务增长点。
物流加工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运行环节的再造。公司总经理薛疆坦言,按照节省物流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的要求,首要的是将物流加工流程进一步调整,通过重新“排列”,优化流程,根据服装出货要求,无论走海运或空运,完善实时监控。他同时认为,不仅目前,而且今后加工出口服装的质量提高了,“检品”还是要继续存在下去。减少质量出错率,对“物流加工”来说,是重要也是最后的一关。
传统货代业务单一,盈利空间不断压缩,逼迫着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轨”,只有抓住市场契机,与国内外制造业、跨国采购买家以及连锁商业供应商积极“对话”,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等待市场的弱者命运就只有淘汰“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