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涌起企业倒闭潮 金融海啸对中国影响已初显

www.jctrans.com 2008-11-3 15:16:00 人民网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由美国次按危机所引发的新世纪金融海啸,来势汹涌,威力巨大,其不仅撼动华尔街金融体系、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导致金融业流动性急剧紧缩,银行纷纷倒闭;更使商品流通市场严重失血,中国实体经济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近期全球央行的联合救市行动,已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场形势的恶劣与严峻,各国政府高调的政策干预行为,更说明自由市场已经失效,无形之手已使世界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偏离了正常轨道,需要凯恩斯式的强烈主导和政府干预。

  当前欧美已推出超过3万亿美元的注资和减息行动,虽暂时稳住了频临崩溃的环球市场信心,使全球股市暂时喘定。但却无助遏制全球经济衰退,因为,复杂而庞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和垃圾债券,已使各国金融蒙受巨额的坏帐损失,源源不断注入的资金,彷佛流入无底的深渊,脆弱的市场信心使其不再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流转,资本不再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现象,当资金不再流动,变成金融动脉栓塞,必将导致生产供应与日常消费的失血,引发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和商品的大量积压,最终对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上周末香港泰林电器倒闭、内地玩具厂商结业、有中小纺织厂关门、裁员潮持续等等,都表明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冲击的恶果已开始显现。

  救市未能遏制全球经济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内地第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按年增长率已跌穿双位数增幅,下滑至9%,前三季度GDP增长仅9.9%,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新低,也是连续五个季度下跌。今年前9个月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5.2%,增速远低于去年头9个月的18.5%。各项数据表明,内地经济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出口下滑、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工业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增长开始失速,未来2-3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内需辅助。在近年美元超发、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急剧下滑的冲击下,给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今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确定了“需求、投资”拉动经济为主,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经济方针。但在通胀严峻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有关策略奏效。在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再次确立了扶持“三农”,拉动农村内需的大政方针,可谓务实之策。中国正经历传统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和农业产业化过渡的全面变革,“三农”问题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拥有9亿农业人口的庞大内需,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需。如何有效启动农村的内需市场,带动全国内需增长,已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因此,在当前恶劣的全球金融形势下,中央的经济工作的定位是重要而清晰的。当前的经济工作,既要继续防止通胀;更要严防经济滞长或陷入通缩。

  防通胀更要防通缩

  从理论而言,“通货”就是与库存商品总量相对应的货币供应量。因此,当市场信心崩溃,资金不再流转,市场低迷萎缩,产业配置运行和资金周转的效率必然减弱,经济引擎失血,“通货”必陷入“紧缩”。而如果政策配置与调整不当,又会导致锁定或沉淀的金融资本如洪水猛兽汹涌出笼,再次制造虚拟经济的泡沫和虚假繁荣,使“通货”进入“膨胀”。可见,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运用尤为重要。中国虽确立了以拉动农村内需为主的经济战略,并快速启动了如提高粮食及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和从今年11月起,再次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及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放宽中小企业信贷等等配套措施。

  但笔者认为,要确保未来经济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一些问题还须尽快解决。那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保障、法制建设和机制配套。农村基础教育、公共交通、文化设施、医疗卫生配套、环保能源和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建设发展,都必须由政府立法规范和保障、并由政府主导增加投入和加强引导。土地的流转也必须立法规范、有序进行,避免造成新的圈地运动和有限耕地的流失。另外,应加强农村的普法和科普教育,广大农业人口的传统观念与综合素质都急待提高,否则,农民收入增加了,仍摆脱不了“盖楼讨媳妇,喝酒顾眼前”的短期思维,不利于中国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也是世界的主要市场。因此,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是国民之幸,亦是世界之福。(马建波)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