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航空煤油价格下调5天后,国内航空公司5日纷纷下调了燃油附加费。对比8月1日燃油附加费与航油价格的“同步上调”,本次价格下调“延迟”了5天。对此,国内某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制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完全同步。(9月6日《新京报》)
这是今年燃油附加费上调四次后的首次下调,虽然下调的幅度只有十元,但就尊重民意来讲,十元也来之不易,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
人们的遗憾在于,航空公司并没有像一个月前“同步上调”一样“同步下调”。根据发改委的通知,自9月1日零时起,航空公司对中航油的综合采购成本从8月份的7785元/吨降至7670元/吨,降幅为115元/吨。在8月首度执行“一月一调”时,国内各航空公司次日即同步上调了燃油附加费。上调同步,下调拖延了5天。按照航空公司的说法,政策制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完全同步。这有点把公众当小孩子耍了,下调不可能同步,那为什么上调就可以同步呢?下调政策制定需要过程,那为什么上调政策制定就不需要过程呢?上调在前下调在后,“同步上调”积累的经验更利于“同步下调”啊。
如果下调能和上调一样做到同步,那就给人带来了一种道德感。而航空公司的形象,也会与其工作空间一样,高来高去,让人仰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有一句话:“具有美德的人们会认为,只有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才能使彼此的行为和举止完全可以信任;只有美德才是最持久和最牢靠的。美德使人的商业行为表现得正常和始终如一。”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费“同步上调”、“延迟下调”,显然不能算是“表现得正常和始终如一”。
人们都希望市场主体道德附体,但人们并不相信道德自动降临。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见惯了价格调整不同步现象。比如成品油。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了,国内市场迅速联动;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了,国内市场迟迟不动。问题出在市场主体身上,也与主管部门有关。
燃油费下调体现善意,“同步下调”更能体现善意。希望航空公司能像“同步上调”一样“同步下调”,以此体现善意和道德。同时也希望主管部门能够通过制度的力量,促使“上下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