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食品安全 我们受够了“各自为战”

www.jctrans.com 2011-8-10 15:33:00 食品工业网

7月中旬至今,在短短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快餐行业、调味品行业相继爆出让人为之震惊的食品安全问题——先是味千的“三重门”,在其余音未了之际肯德基的“豆浆门”、“老油门”又迫不及待的粉墨登场,在肯德基还未造成声势浩大的影响之前山西陈醋的“勾兑门”又抢得“戏份”,将这短短一个月的食品安全问题“井喷”现象推演至了高潮。在热闹过后留下的是“事故现场”的七零八乱,然而问题却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只等着热度过去后的不了了之,这是真实存在的现象,是我们不愿接受而又无法适从的真实。

  7月中旬至今,在短短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快餐行业、调味品行业相继爆出让人为之震惊的食品安全问题——先是味千的“三重门”,在其余音未了之际肯德基的“豆浆门”、“老油门”又迫不及待的粉墨登场,在肯德基还未造成声势浩大的影响之前山西陈醋的“勾兑门”又抢得“戏份”,将这短短一个月的食品安全问题“井喷”现象推演至了高潮。

  在这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潮下,是消费者的愤怒“谩骂”、是媒体们的不断爆料和相关企业的极力“辩解”。大声吵吵的各方:一方是在发泄“私愤”、一方是在“争取”挖掘更多的猛料、一方是在通过各式各样的危机公关以挽救损失的“利益”。从这种形式来看。目前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关注”存在着“各抒己见”的“各自为战”的问题。这种“各自为战”极有可能将很多看似“情节不严重”的问题以一地鸡毛后不了了之的方式收场,导致问题还是那些问题的尴尬局面。或许,这也是制约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一个因素。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事件的爆料者(多为媒体)、事件的主角(涉事商家)、事件的受害者(包括一切自然人在内的消费者)、还是一直很“低调”的相关监管部门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统一战线,共同去预防和抵御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和侵袭,从而获得我国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

  监管部门:加快监管方式转变重视“风险交流”的作用。

  其实,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出来”便已经宣告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失败。一直以来,我国奉行的是“先出事,后打击”的危机应对的监管方式。这种方式也许能够惩治食品安全事故的制造者。但是,绝对不能弥补事件所造成的伤害。比如,对三聚氰胺事件主犯的惩罚能够挽回已经受害儿童的性命吗?或许这种监管能对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但是,我国三聚氰胺事件后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告诉了我们“杀一不一定能儆百”。所以,监管部门监管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2011年4月,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在那次论坛上,被提及最多的是我国食品监管需要从“危机应对”向“风险预防”转变。

  什么是风险预防?一言以蔽之,“风险预防”就是指在食品安全问题没发生之前便开始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隐患进行监控和预防。这种监控和预防需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和充分、透明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交流”等环节相结合来实现。

  尤其是在“风险交流”的环节上,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称:“这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防’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因为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将科学的真相通过类似新闻发布会的方式通过媒体告知大众,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比如“牛肉膏”此类失实报道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监管部门在加快监管方式转变的同时。“风险交流”环节的充实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在4月份的国家食品安全论坛上陈君石院士还做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政府要专门设置从事风险交流的机构,加强投入和专门人才的培训。其次,要建立一个权威的科学信息平台,用科学的权威来弥补政府信任度不高的问题;两外,要形成有能力的媒体舆论导向,要形成专业的媒体宣传。总之,食品安全信息交流、风险交流不是某一家,某一个人的事情,是政府科学家、行业、媒体共同的努力,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机制。

  媒体:坚持客观、求真的态度对事情进行报道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揭发,功劳大多要归功于媒体的深度“爆料”。例如:双汇瘦肉精事件没有央视的3·15特别行动,黑幕还不知何时才能见光。尤其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失信于民”的情况下,媒体的作用被放大了。有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6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相信媒体。

  但是,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的工具媒体不是万能的。在很多事件报道中或许还存在“夸大”、“以讹传讹”等问题。例如,今年4月在瘦肉精事件影响下的“牛肉膏”事件,被证实是个人为私利所自编自导的虚假报道。这给当事行业和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所以,作为以真实和公正作为原则的新闻媒体来说,坚持客观和求真的态度来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报道是非常必要的。“争做一个有能力的、客观、求真的媒体”不是一句只喊口号不行动的空话。因为,在网络和资讯平台如此发达的当下,媒体的一言一行要不是起到监督作用,要不就是“以讹传讹”。

  企业: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是安全的根本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这个问题已被无数次的讨论,有人说是因为监管“羸弱”、有人说因为企业唯利是图。笔者个人认为,这一切的根源是企业被暴利吞噬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所造成。在其泯灭了作为一个人基本的良心及道德后,他才可以“禽兽不如”的生产毒食品祸害同胞。

  所以,在企业保证食品生产原料安全、技术安全、存储及运输等全产业链安全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从上至下的对企业人员进行崇高的道德塑造,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凌驾于暴利之上;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融入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生产把控中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

  群众:做理智的消费者

  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受害者。不但要承担问题食品带来的伤害,而且对于事情真相的“不知信谁”更是让大家很受伤。很多时候消费者既容易被肇事企业所蒙蔽,又容易被虚假报道所误导。

  所以,人人都该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在接收食品安全问题资讯的时候不能盲目的选择相信;在亲历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要坚决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另外,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紧缺”的情况下,消费者有责任和义务在合法的情况下参与监督举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食品安全一个老生常谈话题。每次在事件发生后各方的“七嘴八舌”总能热闹上那么一阵子。在热闹过后留下的是“事故现场”的七零八乱,然而问题却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只等着热度过去后的不了了之,这是真实存在的现象。这不利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有效解决,必须要打破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将事件各方系统的、科学的结合起来,在“统一战线”的作用下才能有效的改善甚至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