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铁公水无缝中转的综合运输功能
●逐渐成为规模化、枢纽化、物流化的现代港口
●为工业园区原材料、产成品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
“拥有一个强大的港口,就等于开启了一座城市的活力之门。”作为全国28个内河港口之一的无锡(内河)港,坐拥“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一五”期,在“一体两翼”、“通江达海”的新格局下,无锡(内河)港逐渐成为规模化、枢纽化、综合化、物流化的现代港口。
集约化发展 “一体两翼”打造现代港口
进入“十一五”期,无锡内河港口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据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无锡(内河)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逐步改善内河港口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现状,推动内河港口向规模化、枢纽化、综合化、物流化的方向发展。
2010年2月,《无锡内河港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联合审批。
《无锡内河港总体规划》把无锡(内河)港定位为区域运输的重要枢纽,是无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临港、临河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际集装箱运输喂给港,以能源、矿建材料、原材料和工业产品等为主,积极开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大力发展水上旅游业。
无锡市正在加快构建“一体两翼”、“通江达海”港口新格局,规划建设以江阴沿江港口一类口岸为主体,无锡下甸桥作业区、宜兴新港作业区两个二类口岸为两翼,积极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和旅游客运,逐步拓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功能,使无锡港成长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性港口。
根据规划,无锡港分为城郊、锡山、惠山、宜兴、江阴5大港区,各港区功能定位不同,主要为当地区域发展和工业园区原材料、产成品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
“十一五”期,无锡(内河)港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大发展时期,累计投资约10亿元,相继完成了下甸桥作业区、宜兴城西作业区、旺庄作业区、藕塘作业区等6个码头建设,新增年吞吐能力629万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5.9万TEU。
无锡港未来将推进建设18个主要公用货运作业区和1个旅游客运作业区,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以形成铁、公、水无缝对接中转的枢纽型港口和功能配套齐全的港口物流基地。
对接上海港 集箱运量飙升
2007年6月,由江苏荣澄航运有限公司经营的“宜兴—江阴”集装箱班轮正式开通,宜兴告别了无集装箱水运的历史。从此,无锡一市两县全都实现了内河集装箱运输。
在无锡港“一体两翼”中,下甸桥作业区二类口岸和宜兴城西作业区二类口岸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为无锡地方经济升级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总投资3000万元的下甸桥作业区二类口岸一期改扩建工程,拥有岸线总长470米, 2个500吨级运河集装箱泊位,堆场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年吞吐能力3万标箱。整个场地分为集装箱外贸区、内贸区、散货区、综合服务区。通过口岸资源的整合,逐步形成集装箱年吞吐量10-15万标箱的水陆集散中心。
而总投资7530万元的宜兴新港作业区二类口岸建设有2个500吨级多用途泊位,占用岸线116米,设计集装箱年通过能力2.9万TEU,件杂货年通过能力23万吨。
内河集装箱航线的开通填补了无锡市水运进出口货物通关的“空白点”,主动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接,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实行内河—江海“门到门”一站式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集装箱班轮从上海港通过内支线直抵无锡内河码头。
自内河集装箱航线开通以来,集装箱数量飙升,通过每周八班的集装箱班轮,无锡的货物可以从无锡下甸桥作业区直接与上海洋山港对接转运至世界各大港口。下甸桥作业区还将开通公共内支线,逐步成为无锡水陆集散中心。
宜兴二类水路口岸目前也有支线航线2条,即宜兴—上海外贸航线、宜兴—江阴内贸航线,共有4条16标箱的驳船。由于集装箱水运优势明显,“散改集、陆改水”的新型运输模式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截至2009年3月,口岸共计开航40班次,平均两天发三班船,并首次出现了单航次运力不能满足运量的爆仓情况。宜兴城西作业区集装箱货运业务已辐射到周边的溧阳、宣城、长兴等地,自2007年正式开通以来,进出港的企业已有近百家。
水公铁“无缝对接 ”小港区融汇大物流
“一个成功的物流园区背后必须有一个现代的港口作支撑。”随着无锡市城市优化转型的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港口作为生产要素的集散中心和生产资源的配置中心的优势逐步凸显,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产业集聚区逐渐向港口靠拢,推动了港口的物流化发展,港口功能不断得到拓展。
“沪宁铁路‘铺’到里面,京杭运河‘通’到里面,汽车出了门就是大马路。”这是无锡(内河)港的真实写照。
“十一五”期,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将港口发展、定位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着眼于为地方经济服务,并引导当地经济的发展走向。据了解,在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的统一规划下,港口作业区充分依托沪宁铁路、京杭运河等交通资源,实现了园区内铁路货运专线与沪宁线的相通,综合码头、港池与京杭运河的连接,最终实现了整个区域水运、公路、铁路的“无缝对接”。
藕塘作业区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了7个500吨级泊位,铁路专用线4条,泊位总长度385米,设计年吞吐能力为190万吨。围绕港口物流核心,还规划建设了60亩的商务大楼,由“一库七平台”组成的信息服务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仓储运输中心、占地50亩的保税仓库等,同时还配套有商业展览、宾馆酒店、商住楼等综合性商业服务设施,初步发展成为集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产品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港口物流集聚区。
旺庄作业区凭借优越的综合运输体系,具备了大型配送加工、大型钢材仓储、大型商务信息平台、大型物流换装基地以及大型综合服务基地等五大物流功能,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交割中心。
据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内河)港已初步形成了以旺庄作业区、藕塘作业区为代表的,具有铁公水无缝中转的综合运输功能,拥有较为完善的银行、担保公司、信息网站、信息平台、期货交割库、货物交易市场、加工等服务功能的现代化港口。同时,随着无锡下甸桥和宜兴城西两个作业区的完工,拥有了1500平方米的海关监管仓库和2000平方米的保税仓库,实现了内河港口口岸功能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