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国进口车价全球最贵”话题的讨论不绝于耳。知名汽车营销专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副会长苏晖日前表示,进口车价高不能光怨经销商,消费者也有责任。消费高价进口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子问题,经销商的心态就是既然加价多少消费者都愿意买,那不卖高价白不卖。
好面子、讲排场是许多国人的心理。宁可买低档高价的进口车,也不愿买高质低价的国产车,这种消费心态固然不可取,但问题是消费者“愿者上钩”,厂家和经销商就可以“趁火打劫”吗?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即使按最高税率计算,进口车在中国销售的价格也不应超过国外市场的2倍。但市场上不少进口车价格动辄是国外的3至5倍,如此坐地起价,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
无论在哪个领域,消费者对某些品牌的热衷都是正常现象。许多厂家通过薄利多销的策略,既获得可观利润,又赢得市场份额。而进口车厂家和经销商则利用公众热捧漫天要价,大发横财。现在,中国每卖18台车,就有一台进口车。由于掌握了进口车的供销,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就掌握了市场定价权,通过限价销售、垄断零配件配售、禁止经销商跨区域销售、严罚低价卖车经销商等手段,操纵价格,攫取暴利。经销商也和厂商达成某种默契,故意制造进口车短缺现象,消费者只有加价之后才能拿到现车。这种价格壁垒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进口车高价暴利也折射出现行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市场。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近些年进口汽车贸易量激增,对于汽车行业管理控制的政策弊端也日益凸显。一些厂商正是利用了政策漏洞,掌握行业主导权,牟取暴利。如果说惩罚垄断是治标,那么进一步完善汽车行业管理控制政策才是治本之道。只有从制度入手,以法律为依据,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困境,重新建立汽车贸易的自由竞争市场环境。
当然,对于国内汽车厂商来说,要想真正赢得市场,还得自身给力才行。对于“宰客”行为,国内汽车厂家应正视与进口汽车在外形设计、技术研发、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差距,做大做强民族品牌,用实力赢回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