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周五结束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只公布了全年经营收入完成情况,而没有公布2012年全路的财务损益。但是,9752亿元的营业收入告诉我们,过去的一年,又是铁路部门“红字”高挂的一年。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向被认为全国铁路局中效益较好的上海铁路局,预计2012年也将出现亏损,且亏损额高达130亿元。
虽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宏观经济形势不佳、运输成本上升、高铁扩张速度较快等客观因素。但是,仅仅从客观上找原因,是很难找到出路的,也是无法改变铁路持续亏损的局面的。
解决铁路亏损的关键,是从体制入手,用体制来化解各种矛盾与问题、亏损与压力。只要体制问题不解决,铁路亏损的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如铁路建设与运行中成本过高的问题、浪费严重的问题、工程质量不高的问题等。
更重要的,如果铁路行业继续坚持垄断不放手,坚持国有一条腿走路,而不引进民营等其他方面的资本,长期依靠负债建设、负债经营。那么,铁路行业就只能在亏损之路上一直走下去。即便通过提高运价等可能减少亏损,也无法填补建设和运行成本过高制造的“窟窿”。久而久之,就会陷入负债亏损再负债再亏损的恶性循环,使铁路行业变成一个只能靠举债过日子的行业。总有一天,会酝酿出一场大的风险与危机。
所以,必须从体制入手,用改革的方式,解决铁路行业体制僵化、机制陈旧、模式单一、管理混乱的问题。
首先,打破垄断。虽然铁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并不代表公益行业就只能在垄断下发展、垄断下运行。从地方改革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来看,自来水、燃气等行业,在打破了国有垄断、按照市场机制引进了民营机制以后,如今,大多也进入了良性循环,并没有因为引入民营企业以后而使公益性受到影响。相反,公益性体现得更好,企业效益也更佳了。而且,政府对这些公益行业的调控也显得更加灵活、更具有针对性。那么,为什么铁路行业就不能打破垄断、引入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呢?
第二,走市场化之路。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行业在传统、僵化、刻板的思维定式下,只要讲到市场化,首先想到的就是涨价。似乎只有涨价,才是市场机制的表现。实际上,除了涨价之外,在铁路行业,可以引入的市场机制还很多很多,能够走的市场化之路也很多很多。如铁路建设,眼下大多都是国有包打天下。即便有民营企业介入,也是在国有总包下的分包。不仅成本难以控制,而且腐败问题不断。动辄数百万、数千万、上亿元的腐败案件,在铁路行业比比皆是。相反,如果按照市场化之路,引入市场机制,一切按照市场化要求,公开招标、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建设成本会大大下降。同时,铁路运行,特别是货运业务,如果能够有效引进民营企业、民营资本,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而不是目前的靠关系、靠腐败争取运输线路、运输资源,不仅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输效率也极为低下。
第三,政企分开。市场经济体制下,阻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就是政企不分、管办合一。对铁路行业来说,是少有的几个还集管理、运营、监督于一体的行业之一,或者说是计划经济的堡垒之一。按照这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不可能提高效率、提高运营水平、提升服务质量。铁路也应当像其他交通运输行业一样,实行政企分开、官办脱离、监管独立,让运输企业完全依照市场要求运行,让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一切按照政府调控的要求进行监管。只有这样,铁路行业才不会是官不官、民不民、政不政、企业不企的市场经济主体和政府调控主体。
而对于困扰铁路行业的管理混乱、财务漏洞多、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归根结蒂,也是体制和机制造成的。一旦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市场机制引入到铁路行业,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解决。
所以,从体制、机制上找出路,化解目前铁路行业亏损严重、负债沉重、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一项工作。李克强同志反复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铁路的红利哪里来,也在改革,突破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