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大考难过关
7月25日,欧洲光伏电池制造商向欧盟委员会提起了一项秘密申诉,指控中国光伏电池企业在欧洲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 8月31日,欧盟已向中国驻欧盟使团发出照会,称将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在多数人眼中,中欧光伏贸易战吹响号角,对光伏企业来说,其实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不战已败”的战役。 “大敌”压境,在欧盟的“字典”里,似乎还没有“怯战”的先例。
“国内光伏大厂可行的预备方案只有向海外转移部分工厂,把产能放到海外去,不走关税的路子,但真正落实至少一年,商务部要批,企业要搬挪设备、调整人员,而‘双反’带来的转订单效应却是立竿见影,有几个企业能熬过一年的? ”从事新能源关键材制造的上海海优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分析。
记者还从江苏一家光伏厂获悉,望风而逃的老板已提前开卖设备。“心痛啊,十台多晶铸锭炉,每台两百四十多万,预定十台德国KUKA切片机已到岸四台,每台近五百万,加上大量外围配套冷却、清洗、剖方、电气等等设施及原材料辅料,几个股东大几千万进去了,却要当萝卜白菜卖……回头想想建厂的那些艰苦岁月,心酸不已。 ”在微博上,这位涉水光伏的民营老板如是写道。
“北丐”掌舵的英利官方微博上,48小时内也接连抛出“最后的嘶喊”。先是“相信奇迹,不能只指望奇迹”的惴惴试探,再到“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自我安慰,这位昔日霸主公开的寥寥数言中霸气不再。
逐利资本更是风闻撤退。记者注意到,自从欧盟太阳能企业提起申诉以来,中国最大的四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股价剧烈下跌,跌幅在20%-46%不等。
产业链恐会崩断
“保利协鑫、尚德、英利、赛维、天合、阿特斯、晶澳、晶科、昱辉的2011年收入合计超过了187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其他A股的光伏上市公司,以及未上市的光伏企业,中国光伏行业是一个200亿美元规模的行业。 ”银河证券分析师邹序元如是分析。从2012年上半年的出货结构来看,欧洲市场依然是份额老大,几大光伏巨头中,英利占近70%,阿特斯占近50%。
他的观点认为,双反调查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 “尽管欧洲光伏市场在全球的重要性在逐步下降,但是欧洲仍然是全球的主要市场,欧洲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成立,对已经经营十分困难的中国企业将造成致命的打击。 ”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则表示,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量近万亿人民币。而且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接近于2011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整车的总额。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共有接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60%以上输送至欧洲市场,涉及出口额超200亿美元。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出口额,还会造成超过3500亿人民币产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