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场:哈继铭,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全球性商品价格上涨是拉动中国消费价格上扬的关键。”在中金公司研究组的一份报告中,哈继铭和他的研究团队以国际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的通胀问题,“中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的高通胀是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的货币紧缩政策根治”。不过,哈继铭认为,人民币升值长期来看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维持与周边国家相当水平
“当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货品价格变得较便宜,而这可能传递至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价格,因为生产商和经销商可能会相应地降低产品价格。”对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哈继铭认为有利于抑制国内物价的上涨。
虽然人民币升值是治疗中国通胀的一剂“良药”,不过,哈继铭认为,药效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假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到10%,CPI在半年后仅能减少0.2至0.4个百分点,而三年后却可以累计下降1.5至3.0个百分点。”
事实上,今年以来人民币已经加快了升值步伐,哈继铭建议,“将升幅维持在与周边国家相当的水平是比较明智的”,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而且能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
不能完全依靠本国紧缩政策
对于目前我国通胀的原因,哈继铭给出的解释包括国际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上升、国内食品价格上升和汇率僵硬导致的货币增速过快,“全球性商品价格上涨是拉动中国消费价格上扬的关键”。
哈继铭表示,中国的物价能否回落,更多的要看美元的脸色。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与美元贬值密切相关,“而这背后又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的货币紧缩政策根治”。
“美元见底回升之日,也许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减小之时。”根据哈继铭的预测,美元在2009年回升的概率较大,届时全球通货膨胀将明显放缓,而我国出口因外需走弱放缓也将抑制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上涨。
不过,针对目前的通胀,哈继铭强调,“通胀不能依靠单一政策,而应采取‘紧货币’(包括汇率升值和信贷规模控制)抑制国内自身的通胀因素,同时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农业生产和城市低收入者。政府与百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