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美国从意大利进口服装的平均单价是22.84美元,从法国进口服装平均单价是22.42美元,从全球进口服装的平均单价是3.19美元,而从中国进口服装的平均单价是2.84美元。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呢?
中国产品缺少国际品牌
中国服装产品出口价格偏低的例子并非孤立现象。记者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了解到,我国家具、家用电器、日用陶瓷、自行车、文教体育用品、玩具等行业的产品出口额都名列世界前茅,但世界闻名的中国品牌却寥寥无几。因为缺少品牌,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
据商务部“品牌万里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小良介绍,按注册商标统计,目前我国的自主品牌有170多万个,但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仅有几个品牌入选。我国每年新增几十万个品牌,但能够生存、发展并在市场形成较大影响的品牌并不多,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3年,品牌的生命力平均不足2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左右。作为技术创新主要标志的发明专利,我国只有日本和美国的三十分之一。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在出口大省广东省,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3%左右。
品牌缺失带来的外贸尴尬
中国品牌研究会会长解艾兰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品牌弱国”。
以纺织产品为例,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50%以上服装出口为来料加工,30%以上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样加工,自主品牌的服装仅占10%左右。我国平均出口一件衬衣只能赚0.3美元。
缺少自主品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只能处于外贸分工的低端。我国许多产品出口价格构成只计算了来料加工的人工成本,而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却几乎没有计入。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指出,培育品牌应该是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
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亟待提升
商务部部副部长、“品牌万里行”领导小组组长姜增伟说,品牌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验证明,品牌的成长需要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但是创造品牌的主体是企业。
据介绍,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普遍在3%以上,一些著名企业在品牌创立之后都是在不断创新中生存、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培育自主品牌的动力。不少企业把品牌简单等同于名气,不愿花大力气搞开发,只愿投巨资做广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2004年我国500强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只有1%。此外,企业缺乏品牌保护意识,我国50个最著名品牌商标在境外未注册的比例高达50%。
国资委研究中心负责人说,我国不少企业品牌产品市场定位不明确;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品牌管理部门,缺乏品牌管理人才;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缺乏有效管理和应对预案;服务中很少从市场、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重视企业形象,也不重视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这些正是需要企业下大力气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