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来自中国难以数计的货量成就了航运业去年的辉煌,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全球集装箱设施出现了严重的流通危机。据预测,今年亚洲出口美国及欧洲的货量与去年相比将增长16%,而全球的涨幅在8%左右。除了忍受欧洲、北美等地在发展码头设施、提高吞吐能力方面的低速度外,整个行业看来还真是别无他法。
正如航运业的发展一样,港口的发展也是阶段式渐进的。但总体而言,后者对外界的反应,在灵敏度上还是有所迟缓。等到做出反应之时,拥堵情况早已发生。据预测,到2011年时,以中国和印度领衔的亚洲地区年集装箱处理量将达到2.067亿标箱,其中包括6400万标箱的中转箱。这就必然要求对新的港口设施进行投资,而仅为满足亚洲一地的需求,待建的集装箱泊位数就超过了400个。而这些泊位的建设同时还需要港口投入高昂的成本,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综合看来,可以预见因中国出口集装箱剧增而引发的世界主要枢纽港口拥堵危机短期内将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就我国而言,国内现在各主要港口的压港现象均十分严重,这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首先是需求增长,去年吞吐量增长了17%,今年又增长了20%。这种需求的增长是长期的,随着工业化的过程,货物的大进大出不会减缓。其次是港口的建设虽然速度比较快但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去年的吞吐量是18亿吨,今年的吞吐量大概还可以提高两到三亿吨,估计至少将有20%的缺口,这个能力的不足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三是港口的通过能力的体现要从整个系统上来看。不是光看码头前沿、码头堆场,跟集疏运系统也有很大关系,现在制约港口能力发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集疏运系统不是很通畅。比如说铁路,现在全国都紧张,同样因为港口大宗散货比较多,通过铁路运输占相当大的比重,铁路能力不足,制约了散货能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