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纯
根据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目标为15%,与2005年的外贸目标增速相同。然而,今年的“15%”还传递出了一个新信号:连续数年出口冲刺势头将出现拐点,中国将开启外贸和谐增长的时代,而与之相伴随的是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静观千亿顺差
今年1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达到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外贸连续第四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18.8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外贸增长虽然出现了如此大的突破,今年的中国外贸却没有受到更多的追捧和热炒。在两会期间,经济学家和媒体对外贸的关注度远远低于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等话题。是外贸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了吗?不,我国超过60%的外贸依存度足以表明其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位置。恐怕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国人已经开始理性看待这个超过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喋喋不休”的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纠纷后,人们对存在多年的“重出口轻进口”、“喜顺差忧逆差”的思维定势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因此,3个月之后,当海关总署公布外贸顺差超过千亿美元时,人们更多地是冷静对待。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外贸企业,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百姓,一个共识已基本形成: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不应该长时间存在,而解决外贸过快增长的关键在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对外贸量的增长目标、质的调整着力点、顺差偏高的解决办法、贸易摩擦的应对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预见,“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真正实现转变、实现和谐增长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