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策
1.对我国外贸实行宏观调控,保持适度增长
(1)调控出口。如前所述纺织品出口综合影响率指标超高,在发生贸易摩擦警戒线以上,所以调控纺织品出口增长势在必行。2005年,我国对纺织品出口实行征收关税措施。就是考虑到全球实行了几十年的配额体系到期后,纺织品出口可能飚升,冲击美国、欧盟市场。对我国六大类31种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对不同价格的出口纺织品设立不同的税率。实行关税措施调控具体商品出口增长水平关键是控制增长势头。建议考虑实行如央行调整利率一样,定期分析出口形势,决定关税税率的调整幅度。
(2)进口调控。事实上,调控进口增长速度快慢主要通过调控国内经济、产业增长水平来实现。如2004年我国央行提高利率,对过热经济实行“点刹”,经济过热现象已经有所缓解。如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控制信贷规模,可以减少对钢材、铜材、铝材等建材需求,减少对能源需求,相应地就是减少进口铁、铝、铜矿石和原油。但是这类措施涉及的经济领域广,力度还显不足。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如针对原油、成品油等进口持续强劲增长采取措施,包括对所有机器设备耗能采用严格标准、通过引进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起征燃油税、赋予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协助政府和人大开展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立法工作、具体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按照有关规定对违法违规企事业单位进行惩罚的职能等。
(3)调整产业政策。当前针对我国经济过热,发改委也在调控产业,其中控制钢材出口的信号已经十分明显,钢坯等初级品的出口退税取消,一些钢材的出口退税也降低了两个百分点。
(4)以环保等技术性措施主动限制或被动抑制出口。最近欧盟官方公报公布,将于2005年8月13日正式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指令要求在今后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器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必须承担支付报废产品回收费用。2006年7月1日将正式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指令规定,欧盟市场上将禁止含有特定有害物质的产品出售及使用。这两项法令被业内称为“全球最严厉的环保令”。对于这两个法案的具体影响,欧盟官方公告的指令附件明确显示,这两项指令将会涉及产品近20万种,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主要的出口机电产品,初步估计直接涉及我国出口金额达122亿美元。这些措施虽然都是国外针对我国出口过猛采取的对策,是其强行解决贸易摩擦砍向中国的“温柔一刀”,属于被动抑制出口措施。但是这类措施具有消极和积极两重作用,如果应对得当,优秀企业就会脱颖而出。我国政府对此不是单纯反对,也不是一味被动接受,而是采取积极协调政策,一方面协调外方便其措施可以承受;另一方面,指导商会,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以此为契机指导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出口自己品牌产品及自主环保产品,实现适度发展和持续发展。
(5)调整人民币汇率。目前我国对调整人民币汇率普遍患有一种“恐惧症”。因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压迫日元升值,结果日本经济停滞了十年。实际上,日本经济在90年代的失败,内因是主导性因素。日本企业总是对日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夸大其词,对积极作用闭口不谈。如果日本利用好日元升值带来的积极影响,顺势转型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消费主导型经济,就不会有今天的失败。日元升值是在日本政府决策失误前提下,才成为日本经济停滞发展的外部因素之一。实际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就是世界上哪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处于上升势头,其货币在国际上就趋于坚挺,反之则趋于贬值。我国经济经历26年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客观事实,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同,所以人民币升值顺理成章。关键是看我国能否在人民币升值、国内外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适当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指导人民币在逐步升值过程中实现有升降波动,将能调控我国贸易增长的速度,实现适度增长,保持适度规模。但是,让人民币完全凭市场供需自由浮动,我国经济现实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这种汇率机制还未形成,完全自由化也不可取。我国仍应坚持现有的管理浮动汇率体制。在管理的基础上稳妥改革,实现人民币逐步升值。其关键是要处理好人民币升值与调整结构和转变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关系。从实施步骤上讲,调整结构和发展内需应先行一步,而调整汇率不能一步到位,原则上以不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前提。
2.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
如前所述,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失败关键在于未能及时实现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我国则应在吸收日本经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结构和模式。中国具有发展内需经济的天然大市场,这是不可忽略的优势。对外贸易的适度发展要求我国应及时调整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主动发展国内大市场,采取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我国党和政府都在积极制定发展内需经济的政策。但是积极发展内需经济毕竟与确立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在一日之间完成。况且我国国土辽阔,地区发展差距大,只能分步骤、分地区逐步过渡。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明确三大发展方向。(1)刺激个人消费,提高消费比重,以消费为主带动经济。(2)注重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和城市化。(3)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应该在不同地区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初步可以考虑:率先在沿海地区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继续实行既定方针、政策;制定沿海地区内需经济发展过渡期办法,在今后3-5年过渡期内吸引外资优惠政策、加工贸易政策予以保留,过渡期后终止实施;政府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提高加工度、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价值发展,向一般企业生产经营转化,过渡期结束其进出口业务按一般贸易手续办理;围绕扩大个人消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媒体产业、娱乐产业、教育培训产业、医疗保健产业、家政产业;围绕为企业服务,大力发展会计、律师、税务、经济、技术、企管咨询等服务业,积极发展公共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中介服务产业,放宽限制,积极发展行会、商会、协会等产业组织。
3.转变增长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我国外贸事业发展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绩,与我国各级政府考核政绩中将外贸出口、吸引外资等重要指标列为考核内容密切相关。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外贸适度发展,对地方和企业业绩考核内容也应有所调整。(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外贸进出口销售利润和利润率、资金周转次数、资本利润率等效益指标。(2)兼顾考核发展性指标、健全性指标。如外贸进出口额的增长、利润总额的增长、自主研发和自我品牌产品出口、资金回收率等等。(3)引进外贸竞争力指标。包括:进出口销售利润率、人均进出口销售额、人均外贸利润额、企业自有资本利润率等。
总之,我国外贸发展上万亿美元规模之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贸易大国前进路上面临的挑战将完全不同。我国外贸处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和国际经济增长步伐相对较慢两者之间,两头受压,“里外不是”。解决的办法,不能头疼医头,不能重蹈日本覆辙,况且单纯追求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国应主动提出适当调整发展战略,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探索一条既适合国内又适应国际环境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外贸适度增长,保持适度规模,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
作者:杨丽 金柏松(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