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最近,每桶北海原油突破37美元,每桶得克萨斯原油突破41美元。当然,如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目前每桶40美元的价格仅相当于1990年每桶28美元和1980年每桶18美元的水平。
根据美国智囊机构兰德公司最近的研究,目前全球石油的供应处于历史顶点。 换言之,全球的石油供给长期而言将出现下降趋势;而需求则将持续呈现高速上涨态势。两者的缺口是迟早要到来而且不可逆转的,从而造成世界能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
在长期影响需求的因素中,中国、印度等国的需求迅猛增长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全球新增原油需求约168万桶/日,其中,因中国GDP预计保持8%至9%的增长,至少新增13%的需求,约58万桶/日,占全球新增需求的34.5%,加上中国将增加原油战略储备(预期首次增加30天的储备约2600万吨),需求总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同样,由于持续保持5%至6%的增长,印度石油需求的增长也将保持在10.5%左右,亚洲地区的石油需求增长规模占世界增长量的90%。另一方面,过去5年,全球探明可开采原油储量增长不明显,探明原油可开采年限明显缩短,2002年底为37.9年,中国仅为10年左右。亚洲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与高能耗特征,使得国际石油需求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改变。
虽然目前与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时的状况比,无论是基本面还是价格水平都还有一定差距。但居高不下的油价反映了全球石油供给与消费的结构调整格局,反映出石油稀缺程度不断加剧,石油资源战略性地位迅速增强,中印等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市场对世界石油资源价值进行战略性重估;而决不仅仅是OECD组织原油和汽油商业库存绝对值低于5年同期平均数等国际市场石油短期供求变化、交易商投机行为与地缘政治形势动荡和恐怖活动影响等短期因素作用的结果。
国际能源供求的这种形势,将长期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包括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速度与经济结构调整趋势。
首先,将加剧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加大能源可获得的难度,提高能源成本,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减缓经济增长速度。有人预期,2014年,国际石油价格将达到每桶80美元的水平,中国将为此多支付3000亿美元的成本。
其次,能源价格的持续高涨可能成为构成世界普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主要发达国家提高利率水平,使得中国可能随之采取加息等措施应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会回落,目前9%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难以持续,进而造成石油需求增幅下降和价格的波动。
再次,影响汽车、电力等高能耗产业的生产和消费。2003年,汽车销售突破450万辆,净增长30%。能源供应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进和产业升级,调整能源使用结构,加快改变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研究开发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