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地处连接欧洲、亚洲及北美的主干航路,在2000公里以内网罗了东北亚的主要大城市。海运港湾产业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逐渐定位于以枢纽港为中心的航运模式。占全球集装箱物流量30%以上的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各国港湾开发及海上物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信息化水平处于优化阶段
目前,港口的重要性随着集装箱周转数量的持续增加而日益凸显。为此,各个港口正通过增加设备等措施,扩大现有的码头规模,并为日后的发展做准备。此外,港口还构建信息系统,以期利用灵活顺畅的信息流确保货运的顺利进行。
韩国一直致力于港口设施的扩充工作,并建设了Gamchen码头、釜山港四号码头和Gwangyang一号码头等专用码头。但是仅仅通过增加设备和提高现代化水平,还不足以应对急剧变化的海运环境。进出口货物的集中与分配都是在港口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则是必需的。为了保持世界一流海港的优势,港口还需要构建完整的物流信息化体系,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被大幅减少或重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显得尤其重要,而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有体系地推进物流信息化水平。总的来说,韩国的海港物流信息化水平尚处于优化阶段。
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
韩国大部分的进出口货物都以港口为中心进行周转,因此,如果在海运信息化上集中投资的话,可以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节俭费用,从而提高韩国企业出口竞争力。
物流的信息化仅凭对现有系统的电算化改造是不够的,而要通过改善业务流程,提供统一的服务,从而提高海运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要使海运及港口物流效率最大化,则需要构建综合性信息系统,将复杂而重复性的进出港手续整合起来,使之变成简单的文件标准化、下端系统(卸货、保管、运输、包装、管理等)资料的信息化、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等工作。
海港运营信息系统(Port-MIS)作为海港综合信息系统的下端系统,由船舶航运管理、货物管理、海港设施管理、决策支持等部分构成。物流网络服务(KL-Net)则通过交换与海运业务相关的电子文档,提供物流团体、研究机关、企业的物流数据库,达到进出口货物流通主体之间的业务沟通。各个码头已自行或通过外包方式开发运营信息系统,并通过EDI系统交换国内外的装运信息。现代商船、韩进海运等大型海运公司则自己构建了物流信息系统。
此外,港口还需要构建可以将企业内部网、Port-MIS、公共VAN性质的物流网络(KL-Net)及装货网络(KT-Net)连接起来提供统一服务的系统。为了有效利用综合物流网络,为了达到统一的信息服务的目的,要将与进出口货物相关的通关网络等连接起来,节省物流费用,提高进出口货物的国际竞争力。
港口物流相关企业既是物流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利用者。但是,因为每个行业的信息化呈现着内容、水平、环境上的差异,所以,在构建综合信息系统时,要考虑到提供政策性支持,以有效促进相关企业的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