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汇率波动不断成为企业盈利乃至生存的一大掣肘。为防止利润空间再次遭遇挤压,企业在与一些海外客户签单时开始避免长期合同,而附加条款也悄然增多。进出口贸易商表示,现在最大的“心事”是汇率的波动。
第24届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大连国际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大交会),12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和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同时开幕。
从生产企业和贸易商的反应看,金融危机仍然像一片挥不去的阴影笼罩市场。大连开发区一家做机械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由于韩元贬值,公司连续亏损,一些规模较小的贸易企业甚至关门。到去年,还有一些企业靠着出口退税吃饭。“我们做外贸的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人民币升值。那样我们出口产品会变得更贵,在国外市场的竞争优势也会被削弱。 ”
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12日表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打击是巨大的,加上外部游资的进入,人民币升值也不可能达到减轻通胀的效果。
大交会上一家来自福建的贸易商表示,由于担心汇率以及政策的变动风险,很多企业都一改金融危机之前对长期订单的热爱,而改签三个月或六个月的订单。“其实,去年订单数量开始增加时,海外客户递过来的也都是短期的小单子。 ”这名贸易商说,现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汇率波动的预期也“忽高忽低”,企业面对乍暖还寒的市场气候,遇到了长期订单也不敢接,生怕得到订单反赔钱。
同时,企业在与海外客户商谈产品价格时,已经开始提出“价格将随汇率变动作相应调整”,此举可将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分担给买卖双方。一家广东的机械加工企业说,汇率是个绕不开的问题,企业只能通过提前准备来应对。该企业透露,目前南方许多贸易商都开始把汇率变动纳入成本价格因素,在出口合同中对汇率做出约定——如果在交货周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一定百分比,双方就将重新调整合同价格。
首席记者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