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亚洲金融业发展的人能做些什么呢?亚洲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拥有一股强大及快速增长的金融力量(外汇存底及民间财富),世界的金融危机可变成亚洲的转机。除了低价收购海外不良资产外,亚洲的金融机构及政府应在重建世界金融体系的过程中争取领导地位。
为此,我提出几点看法。
新的规管架构应系统性地禁止向散户投资者销售“迷你债券”类的金融产品。禁止金融创新和扩大投资机会是不切实际的,但我认为金融产品的分销必须有严格的审查。
打个比喻,汽车的发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因为我们认知到其潜在的危险,因而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标准和交通条例。如果不允许未成年人驾驶,是出于对他们个人和他人安危的考虑,那为什么金融产品可以销售给不适合的投资者呢?
亚洲金融增加影响力的契机
金融衍生产品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绝大部分的衍生产品通过柜台市场(OTC)完成交易,做市商(market maker)依靠对参与者的信用评级来进行交易。柜台市场具有高度的系统性风险,在贝尔斯登(Bear Stearns)2008年3月崩溃时这种风险已显而易见。
截至2007年11月30日,贝尔斯登在账面上持有13.4万亿美元名义价值的衍生性产品,其中绝大数是通过柜台市场的交易。美国政府认为它的倒闭会造成金融系统的瓦解,也就是“大到了不能倒闭”的程度,因此安排将它收购。
柜台市场的特征在于处理特殊性产品,或不经常交易的衍生性合约。衍生品交易所所采用的保证金制度并不适用于柜台市场。面对这种新兴的系统风险,我认为这次的金融危机是建立一个国际保证机构的契机。
就像存款保险制度,透过柜台市场的衍生性产品交易,不再需要过度担心对方的违约。不同于银行存款保险,衍生性产品的对应双方通常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这个担保机构必须是全球性的,成员国提供资金并根据出资的规模给予表决权。
为了换取担保,柜台市场做市商可根据净额结算的名义额度,向担保机构支付风险费率。风险费率可以通过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而确定,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采用的存款保险制度。我认为,在新加坡成立这样一个国际担保机构是一个理想的配置,也有助于新加坡发展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世界金融中心,对国际金融稳定作出适度贡献。
我们必须认知,单有一些风险管理制度是不够的,更需具备正确面对风险的态度,以及处理风险的常识。不幸的是,任何危机过去后,人们往往因注意力转移而不再关心,风险管理也就不再受到重视。且说总有某些聪明的人,总会找出任何风险管理系统的漏洞。
基于人性的特质,金融风暴应该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应该尽力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就算发生,也要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正如施瑞德在同一报告中所说,“我毫不怀疑,信心将会恢复。”他无法说出确定的时间,我同样也不知道。但我相信,华尔街终将复苏,相对于华尔街,可预期到亚洲必定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再次站起。
对于亚洲金融机构和监管单位,这是一个增加其影响力的契机。我希望在未来建立新金融秩序的过程中,能看到源自于亚洲国家的前瞻性方案。
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Cycle & Carriage金融讲座教授,并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