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
搞活粮食流通 实现农民增收
www.jctrans.com 2006-1-1 2:18:00 商务部
-
去年,由于受政策、粮价、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粮食总产量达到46947万吨,增产幅度达到9%。扣除物价因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达到2936元,成为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特别是黑龙江、河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三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10元、2553元和249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4.2%和17.5%。
进入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夏粮丰收,秋粮也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同时,世界粮食产量也得到较快恢复,库存持续下降压力趋于缓解(据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2004/2005年度谷物产量将达到20.28亿吨,同比增长9.4%。粮食库存自2000年以来首次实现由降转升,2004年期末达到3.91亿吨,比上年增长11.8%)。受此影响,世界范围内粮价普遍呈下浮趋势。从我国情况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5两月我国粮食价格分别同比回落1.7和1.6个百分点,粮价开始步入下行区间。
为防止今年夏粮丰收特别是秋粮上市后粮价有可能跌破保护价而影响农民收入,目前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多年来形成的农民增收趋势不发生逆转。在这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做好生产领域农民增收节支十分重要,但粮食流通环节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粮产品价值的载体,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事实上,目前过高的流通费用以及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空间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家粮食局调查,目前国内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流通费用要占销区粮食销售价格的30%到35%,而国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这一比例只有20%到25%。因此,通过搞活流通实现农民增收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象重视粮食生产那样重视粮食流通,象支持粮食生产那样支持粮食流通,千方百计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切实做好粮食流通这篇大文章。
粮食流通是个大系统,包括收购、销售、储存、运输、进出口等多个环节,涉及各级政府、各类企业,搞活流通必须远近兼备,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措施。
从近期看,一方面要主动采取调控措施,引导和稳定各方面对粮食的价格预期,把握好粮食进出口调节力度和时机,合理安排国家粮食储备吞吐节奏,尽量不启动最低收购价;另一方面要及早安排粮食收购资金,疏通农民卖粮渠道,规范粮食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垄断和压质、压价收购行为。
从中长期看,建议着重做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企业改革,培育大型粮食企业
目前,我国已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并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粮食流通的新机制,但总体来说,企业规模小、包袱重、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还较为突出。为此,要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减员增效和产权明晰两大改革,妥善解决“三老”问题(老人、老帐、老粮);以现有优势粮食企业为基础,大力培育跨越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大型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产销衔接,有效解决当前因地区利益造成的粮食跨省调运困难问题;针对粮食流通高成本、高风险、微利润的特点,做大、做强企业,发挥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2、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实现有效率的储备
粮食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近5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如按国际粮食统计口径(除去大豆的进口量),则自给率高达99%,财政负担重、效率低。为此,一是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等新情况,本着以口粮为主、兼顾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原则,合理确定粮食储备规模,确保在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数量足。二是根据便于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推陈出新、节约费用的原则,合理安排储备区域分布和品种比例,储备重点应放在粮食主销区。三是集中在收粮季节进行储备粮轮换收购,通过灵活的轮换和吞吐机制有效解决“卖粮难”问题,正确引导市场价格。
3、建立完善的流通网络,加快流通业态创新
健全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期货市场为先导、以电子商务为方向”的粮食流通网络,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等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加快流通业态创新;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发展期货贸易,指导农户进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在现有小麦、大豆和玉米期货贸易基础上,扩大交易规模,适时推出大米、棉花等大宗粮食品种,并适时增加一些规模较小的粮食品种,实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有机结合。
4、优化粮食物流通道布局,提高运输效率
目前,东北地区粮食主要以稻谷、玉米、大豆为主,每年有2000多万吨流出,1000多万吨出口,流向单一、流量大而集中。目前这一地区铁路散运已基本形成规模,但由于线路限制,运量受到制约。黄淮海地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相当一部分小麦要在本地加工后以成品面粉方式流出,区内原粮流量大,运输距离短。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东北地区粮食向东南沿海地区输出和黄淮海地区粮食向周边地区扩散为主的两条粮食物流通道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并在运输方式上大力推进“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存)作业,实现跨省粮食运输的高效化和整个流通过程的“无缝化”连接。东北输出通道建设的重点是改进南下铁路运输方法,增加海运运量;黄淮海扩散通道建设的重点是发展散粮汽车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5、完善预警机制,稳定粮食市场和价格
科学选取和确定粮食调控预警指标,完善统计制度,密切跟踪国内外粮情变化,及时分析和发布粮食供求及市场价格信息,通过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有效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完善粮食风险基金体系,当粮价过高时,动用储备基金平衡和调控市场,平抑粮价,并对一部分低收入、生活困难人口进行定向补贴;当市场粮价过低时,则动用储备基金吞进粮食以抬高粮价,实现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6、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程度
目前,农村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已成为粮食流通不畅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运行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只有15万个左右,参与农户比例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这种农民与市场相脱离的现状,不仅导致粮食难以卖上好价钱,而且还时常发生粮食“卖难”。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农业,提高农民对市场的参与程度。此外,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对粮农进行直接补贴的力度,完善直补办法,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落到农民手中,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7、合理调控进出口,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
要在全球背景下考虑我国粮食问题,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当今条件下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如90%左右),扩大粮食进口既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也完全可以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一是粮食属土地和用水密集产品,进口粮食就相当于进口了土地和水资源,按布朗的说法,进口1吨粮食就等于进口了1000吨水,而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果蔬及动物性产品则等于输出了劳动力,这样的贸易战略完全符合我国的资源特点。二是近20年的国际经验表明,少数国家把粮食作为战略武器对粮食进口国实行制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甚至在粮食进出口贸易中,粮食进口国相对于出口国往往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同时,对粮食实施禁运也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有效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藏粮于地”政策,有能力但不一定要生产出来),积极实行粮食进口多元化政策,完全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是一种有效率的安全。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 米友关注:
- 美股|美国股票|美股行情|美股软件|美股开户|美股学院|外汇数据|期货数据|黄金数据
股市直播|二代行情软件|投资决策软件|每日净值|开放式基金|华夏大盘|基金软件|基金投资
基金排名|股票市场|股票行情|股票知识|股指期货|黑马推荐|大盘综述
浙江投资理财|浙江投资|理财博览会|浙江银行|浙江金融|浙江贷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