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物流标准化 >> 正文

物流标准化

  • 关于物流标准化问题的思考

    www.jctrans.com 2008-4-17 9:17:0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实际上,为了解决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问题并提高效率,在发达国家已经广泛采用卡车挂车上火车的“猪背”运输(Piggy-back);挂车上飞机的“鸟背”运输(Birdie-back);挂车上轮船的“鱼背”运输(Fishy-back);卡车上轮船的滚装运输(Ro-Ro);还有火车上轮船的“摆渡”运输(Trainship)等技术措施。这些运输管理技术的应用实际上就是用一个新的货运管理标准来整合不同的设备技术标准。

      用一个新的标准来整合传统的标准为我们研究物流标准化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要知道,标准也是包装啊。

      所以,我们在强调标准化的“统一规定”条件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了标准化的“有限范围”的特点,不要忘记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而且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标准界定范围的大小与标准化获得最佳状态的程度是成反比的。物流企业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服务去克服这类由于标准的“有限范围”而产生的物流效率障碍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最佳秩序,为客户提供方便。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物流标准的“统一性”,而不恰当地扩大物流标准的范围,则不仅会使问题复杂化,而且也有悖于物流产业的本性和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初衷。所以,物流标准化体系不应该包括产品本身或设备工具的技术参数标准。

      坦率地说,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大多数标准,以至整个标准化体系都是工业化的产物,都是由产品本身的技术参数决定并由此展开的。在服务业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在服务业还没有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的情况下,在我们真正进入服务经济社会之前,服务企业的运作只能是适应制造业的标准体系,而不是要改变它。当然,我们也期待着服务业主导经济运行规则的那一天。显然,现在谈论跨行业、跨国界、跨产品、跨运输工具的“大一统”的物流标准化尚为时过早。

      3.物流服务过程是物流标准规范的对象。众所周知,物流服务是企业行为。物流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客户服务。所以,满足客户要求是物流企业的服务目标,货物本身的性状和设备工具的参数等则构成对物流服务过程质量的约束条件。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去寻求目标函数即满足客户要求的最优解,即为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物流解决方案,不仅是物流企业的根本任务,也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如果这种服务的提供要以客户或伙伴放弃或修改自己现有的采标体系为代价,那是有违物流服务的宗旨——为客户提供方便的,也是不可能的。

      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是通过采标把大量有关物流运作所需设备设施和工具器具等的性能参数标准作为物流标准体系的一部分,都会导致过分扩大物流标准规范的对象和模糊不同产业的边界,至少会使物流标准失去自己应有的服务性特性。

      因为从服务业企业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看,物流企业的产出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过程互动性和结果差异性的特点。但是,对服务水平,就如同对制造的产品一样,也是要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的。在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的结果是由物流企业和客户在事先约定并预期的,而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却不可能采取事后检验的办法。因此,必须实施对服务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对物流服务质量实施预防性或前置性管理。所以,无论是从客户对物流过程有效控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物流企业自己有效控制服务质量的角度来看,只有约束物流企业的服务过程(或企业物流的运作过程)才能保证约定的服务水平。

      众所周知,阻碍物流外包的最大的风险因素就是货主企业害怕对物流过程失去控制。3PL公司投资于各种复杂昂贵的物流管理IT系统,如WMS,TMS,SCM,EDI,XML,以及被认为是未来物流服务过程控制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的RFID技术等,并将能够向客户提供物流过程的跟踪查询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固然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流程,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为了消除客户对物流服务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和结果差异性的恐惧,即通过向客户提供存货和过程的可见性来消除他们对过程不确定性的担忧。因此,用物流标准来约束物流服务过程完全符合客户的利益。

      物流标准是为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过程而制定的。毫无疑问,通过标准的技术措施来约束物流服务过程将为客户获得服务的一致性提供技术制度的保证。对服务过程的规范实际上是对物流企业的行为即人的行为的约束。显然,在服务业,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对人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事实上,从约束物流服务过程作为出发点来制定物流标准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至于提供服务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只要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技术条件就可以了。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能通过专项的二次开发形成物流企业独特的甚至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物流服务技能。要知道,由物流企业自主开发和改进的专用物流设备和工具所形成的专门的物流服务技能很可能形成物流企业差别化服务的市场竞争优势。专用的往往就是非标准的。非标设备的价值大于标准设备价值的原因,首先就在于它的功能和用途的独特性。

      制定物流标准的目的

      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制定物流标准的目的性是由物流服务的功能目的性决定的。

      1.用物流标准来控制物流过程。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并让客户满意,所以制定物流标准的目的首先就是规范和控制物流服务过程。过程的规范、可见和可控是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次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可靠性。普遍地采用标准化技术来运作还有利于物流企业服务知识积累和专项技能的提高。

      2.用物流标准来整合物流过程中的“不标准”。物流企业是通过功能整合来为客户服务的。不仅包括对客户物流功能的整合,对众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功能整合,而且也包括对客户的不同标准的设备和设施的整合,以及对客户的不同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做液体化工物流的企业会专门备有各种制式、各种口径的转换接头,以便适应不同客户不同标准的设备对接的要求。被称为“穷人的EDI”的可变换置标语言(XML)就是为低成本的集成不同标准的管理软件系统,并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传输而开发应用的语言标准。实际上,集装箱运输技术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通过简单的包装把“不标准”的,即各种形状规格的货物,通过“归一化”的拼装箱处理,变成标准的运输单元,从而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托盘的功能也是如此。

      合规性服务是物流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国际物流服务中,物流企业要对发货人的单证甚至是贸易本身进行合规性检查,看有关的报关单证是否符合海关和商检的要求,所从事的贸易是否符合所在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和进口国的进口管制政策。还可能要为出口商提供贸易伙伴所在国的关税条件,贸易政策和惯例,货运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和安全环境等咨询服务,甚至要帮助客户计算货物出口后的“落地价”。显然,物流服务必须遵从有关的贸易和海关管制标准来运作,必须顺应货运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提前做出安排。

      物流企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服务为客户提供物流运作的无缝连接,要用物流标准来整合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各种“不标准”。目前流行的所谓“一站式”物流服务就是由牵头的物流服务供应商(Lead Logistics Provider)用流程标准来整合其他3PL和货主企业设备、系统和服务的非常典型的物流标准化安排。物流企业应该是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协助者,而不是去干“削足适履”的事情。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客户的供应链系统从产品的规格,到物流运作的设备硬件,再到物流管理的技术软件等都采用同一个标准体系,或者说在一定的产业链的范围内供应链成员企业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安排实现了物流运作的无缝连接——把产业链变成了跨企业、跨地区边界的自动化流水线,那么,常识告诉我们,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空间将被大大地压缩,甚至有可能危及物流企业的生存。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应当由未来学家回答。

      3.用物流标准来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来说实际上是行业管理的手段和市场准入的门槛,以及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进而有利于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和物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企业来说,实际上是服务技能的模块化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化。这有利于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接口,有利于客户服务的专业化定位,有利于对客户需求的变化作出有效的快速响应,有利于实际物流成本的核算,也有利于确立物流企业的市场形象,更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物流标准化对实际操作物流服务的人来说,实际上是服务技能的专业化。这有利于专业服务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和可靠性,有利于发掘增值服务的商机,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有利于保证客户服务的一致性和促进物流服务创新。

      制定物流标准的原则

      确定原则是为了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基本框架,这本身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标准化工作。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物流标准的制定原则:

      1.客户服务原则。标准的制定要面向客户需求。要对客户的生产和营销体系有透彻的了解,要建立客户物流服务需求的尽职调查规范,要有利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物流解决方案,要方便客户获得和使用物流服务,要与客户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

      2.注重过程原则。标准的制定要面向服务过程。要对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要设计与客户互动的机制和程序,要建立合适的关键绩效指标控制体系,要明确过程控制的方法,要选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要考虑客户服务的知识管理。

      3.有限范围原则。标准的制定要明确适用范围。物流服务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物流标准适用范围的有限性,所以,物流标准化建设一定要遵从有限范围的原则。要对不同的客户服务要求做出不同的服务标准安排,要用标准的物流服务模块搭建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平台。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产品外包装的设计标准是物流标准沿供应链上溯的边界。客户服务的要求是物流标准沿供应链下行的止点。任何超越这个范围的物流标准都将不属于物流标准。

      4.简化环节原则。标准的制定要方便操作。企业营销所追求的是在稳定渠道关系前提下的多渠道营销。而物流管理的任务则是在少环节的前提下建立稳定的渠道关系。物流标准应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对物流服务过程做出简化的规定,要有利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建立,要方便客户的使用和物流企业自身的管理。

      5.方便接轨原则。标准的制定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潮流,所以物流标准化体系应尽可能为物流服务采用其他标准体系预留接口,以便与客户接轨,与国际标准接轨并打破市场壁垒。

      物流管理跨功能边界、跨企业边界、跨行业边界、跨区域边界的特点,决定了物流标准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对物流服务本身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决定了物流标准的客户导向和有限统一的特点。物流企业的标准化功能就在于用局部标准的服务组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非标准”服务,用标准的服务流程来整合客户的种种“非标准”,使得供应链实现高效的无缝连接。大一统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可能要在社会经济形态真正转为服务经济社会的时候才能展开,因为那时服务业包括物流业才能成为制定经济运行规则的主导力量。说到底,物流标准化将是每一个物流工作者不断追求和实践的一种潜在的和未来的产业状态。

      文/特约撰稿人、著名物流经济分析师 王 佐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