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物流标准化 >> 正文

物流标准化

  • 整合传统的物流标准化之路

    www.jctrans.com 2005-9-12 8:16:00 经济日报

  •   历时两年多的全国物流标准发展规划的起草、论证和制定工作终于在近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等八个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通知》。物流标准化的话题再次成为业内的焦点。

       部门分割向统一整合过渡

       根据对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情况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已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22项;国家标准中,涉及物流设备40项,物流技术方法36项,物流管理153项,物流信息101项;行业标准中,涉及物流设备49项,物流技术方法27项,物流管理112项,物流信息3项。

       从量上来看,中国的物流标准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如果加以具体分析,这一数量就大打折扣了。

       物流涉及到国民经济众多部门,我国各行业的普遍发展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物流标准化的进展由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个世纪末之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物流标准化问题尚未提出,运输、仓储、信息、邮政、商贸、机械等物流相关行业,按照传统的流通方式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制定本行业的技术装备和作业环节标准,没有充分考虑行业衔接与整合运作的需要。在现有与物流业相关的标准中,这一阶段的标准占据了主要部分。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形成的标准架构,导致了物流标准的不统一,产生了不少问题:相关行业各自形成一套标准体系,致使现有技术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标龄老化、水平较低,存在多方面差异与缺陷,物流标准化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多行业的通用性、基础性标准薄弱,特别是有关物流服务、物流统计、物流企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性标准更是缺乏;涉及物流标准化的专业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分散在众多部门、行业中,虽然都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但依然按照传统的部门分工,在各自产业领域推进物流标准化,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机制,协调性较差。而这种行业内分块割据,与物流发展所要达到的“物畅其流”产生了反差。

       从本世纪初开始的第二阶段,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逐渐形成,物流标准化问题开始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一阶段,在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相关部门制定的物流方面的技术标准无论在产业衔接方面还是在各相关行业普遍应用性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这方面已经发布和实施的标准项目数量较少。

       在统一的平台上建立标准体系

       如何继续保持原有的标准管理体制的优势,继续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又打破传统条块的制约,使标准制修定按照物流所特有的规律,更加系统化,更加科学化,一直是业内反复讨论的话题。最终,中国在现阶段选择了在统一的平台上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思路。2003年,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在原有诸多标准基础上,整合重组、沟通协调、提高适应性,搭建了一个制修订物流标准和制定物流标准体系的全新平台。

       2003年下半年,国家标准委确定研制我国物流标准发展规划,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物流标准体系。从2003年底开始,物流标准体系课题组先后召开了6次有政府部门、科研院校、技术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界代表参加,总计近300人次的理论研讨会,形成了课题报告初稿。2004年6月,国家标准委就“物流标准体系”正式向各有关部门、行业发函征求意见,部委和行业组织提出了许多带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方面意见,课题组对物流标准体系作了进一步修改和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表”。

       “物流标准体系表”突出了物流是系统资源整合、集成、优化的特点,重点放在相互的接口和物流需求派生的新物流服务方式涉及的标准制定上,对于传统的物流操作环节标准则作为相关标准处理。物流活动采用的技术装备和设施的标准,除安全、作业衔接要求等通用基础标准外,均不单独列出,由企业自行制定。

       体系表包含五类重点项目:通用基础类标准,包括术语类标准,综合物流服务的单证类标准及物流标志、标识等方面的标准;物流技术类标准,包括综合物流作业技术规范,物流集成优化技术标准,各种物流操作设施设备的接口,集成化所用的工具等;物流信息类标准,包括信息类的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电子单证及信息交换平台标准,物流信息管理类的标准等;物流管理类标准,包括物流企业分类,物流规划、园区建设的基础标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及设施的设计规范,物流安全标准、物流环保标准、特殊物品物流业务安全标准及宏观管理与企业内部科学化管理共同需要的统计等方面的标准;物流服务类标准,包括物流服务基础标准,综合物流服务质量标准,物流环节作业服务标准,物流信息服务标准,专业物流服务标准及物流从业人员资质标准等。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孟国强表示,在今后的标准制定过程中,除了最基础、最重要的标准会由委员会组织力量完成外,规划中大量的标准还是需要依靠各行业部门来完成,但是与过去不同的是,各行业部门制定的标准将会在委员会这个统一平台上进行协调,取得一致后才能通过。这将是对传统的标准制修订模式的重要整合。

       变政府推动为企业推动

       “中国标准的制定是属于政府推动型的,政府和行业征求各方意见形成标准,再进行宣传贯彻”,孟国强认为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固然容易从宏观上把握标准的落实,但也可能存在与企业和实际情况脱节的可能,政府对标准工作的投入总是有限的。从长远来看,完全依靠政府支持实现标准化是不现实的。

       孟国强介绍说,西方发达国家标准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企业,企业把支持和参与标准化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意识到标准的重要,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市场的日益接轨,我国企业参与标准化的积极性必然会进入新的阶段。

       现阶段可以被看作是过渡阶段,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推进物流标准化调整、整合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关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有三:其一,标准制定面向企业、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只有适应企业需要的标准才能引起企业的兴趣;其二,在宣传贯彻标准的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企业了解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接受标准、实施标准;其三,要多吸收行业内骨干企业参加标准的制定工作,使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在经历了做产品、做品牌之后,企业的标准意识已经开始觉醒。行业内的一些骨干企业已经开始在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当标准制定真正成为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能力和品质所需之时,物流的标准化将打开另一片天地,进入另一种层次。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