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其他综述 >> 正文

其他综述

  • 中国粮食现代物流的任务、政策及发展战略

    www.jctrans.com 2005-8-29 8:28:00 中国食品产业网

  •   一、中国粮食现代物流的现状和问题

      (一)粮食物流联结生产与消费,有利于维持粮食市场的基本平衡。粮食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性销售的商品,其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时间差异;粮食生产布局不平衡,其生产与消费存在地域差异。世界各国概莫能外,在中国尤为明显。粮食物流将有效地消除这些差异,实现时空效益。中国由于拥有巨量人口,所以存在着巨大的粮食物流流量。在当今粮食产销紧张平衡和坚持粮食自给政策的总体框架下,粮食物流成为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中国粮食仓储能力基本能满足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安排粮库专项建设。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粮库仓容不断增加。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我们利用国债,投资建设了大批高标准、高质量、现代化的储备粮库。大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建设任务历经6年已经全面完成。根据国家粮食局最近的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国粮食系统共有仓容3亿吨。其他行业的仓容,比如运输、农垦、加工行业等,大约还有1亿吨。按照目前全国粮食流通量分析,全国粮食仓库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这就为我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在粮食散化流通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上世纪70年代,首次推行了粮食散化流通,结果使粮食散化流通化例一度从零飙升到18%。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成果没有得以保持,粮食包装很快重新确立了其绝对主流地位。1991年以来,中国政府再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政府国债投资,又不断完善了粮食物流设施,使粮食现代物流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将是第三次,也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努力。

      (四)中国粮食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的粮食物流总体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中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粮食流通的主要障碍。粮食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粮食流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主要表现为:粮库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运输方式现代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还有较大不足;装卸能力、装卸方式自动化水平和物流信息化水平,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电子商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基本没有形成;各种体制性的障碍依然存在等。

      (五)世贸组织后过渡期中国的粮食物流业面临挑战。据调查,国内粮食从产区运到销区的流通费用,占在销区的粮食销售价格的30%到35%。而国外如加拿大是20%到25%。过高的流通费用以及小农生产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目前中国粮食价格平均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局面。根据中国政府关于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有关承诺,对于与农业相关的服务、货物批发的服务,外商投资可以设立占多数股权的合资企业;对于货物运输代理、仓储、包装、速递、建筑在入世3-4年内外商可以设立独资子公司。因此,外资实际上除了在某些领域不能设立独资子公司外,已经可以有效地进入中国粮食物流领域。跨国公司凭借其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垄断,正在加快进入中国国内粮食市场、粮食物流等领域的步伐。那么,中国粮食流通企业以高过国外同行10%以上的流通成本,如何能够在同一市场有效地进行竞争呢?这就是中国粮食物流业将面临的挑战。

      (六)中国粮食现代物流面临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中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的重点将要发生历史性转移。如果说过去几年我们建设粮库主要是在进行粮食物流节点的布局,那么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物流节点的连线和构造整体网络。但是,这将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任务的艰巨性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由于单个物流项目之间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互补性、依赖性很强,所以粮食现代物流建设需要整体推进,因而在初期的投资需求量非常大;第二,由于包装方式在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处于绝对主流地位,要实现散化流通,需要从技术、心理、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突破;第三,当前的粮食流通存在着种种弊端,如粮食长期静态储备方式、粮食储备库与加工厂分离的模式、资源分别由不同部门所有等原因,造成资源在地域、行业、部门之间被分割,物流在各个环节被断路;第四,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粮食物流遇到了难于逾越的运输瓶颈。所有这些,都形成了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艰巨挑战。

      (七)粮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吸取的教训。第一点,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论证。一些项目前期工作做得不充分,结果是项目建成后长期不能够达到全部设计要求,投入使用。第二点,缺乏对复杂外部环境变化的预见。结果是项目建成后,在其运行的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原设计的方案不能实施,已建成的设施不能发挥效益。第三点,缺乏完整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国家储备粮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这点表现得非常突出。国家储备粮库项目前期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在此之间,原来国家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只有几亿元,而1998年增加到30倍。这使我们很多前期工作无法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现在这项工作基本完成,但在整个的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设备配置以及效益发挥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有鉴于此,在粮食现代物流的建设中,要在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规划。在规划中合理地确定战略目标、实施重点和步骤。

      二、中国粮食现代物流的目标和任务

      (一)中国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我们制定的粮食物流发展目标是通过10年的努力,完善重要粮食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和完善粮食运输设施,配套建设物流信息和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成高效、顺畅的跨省粮食现代物流主要通道,实现跨省粮食物流的散装、散卸、散运、散存和整个流通过程的无缝化连接。在稍长一段时间内,建设一个完整的包括了粮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国粮食物流体系,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编制了《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作为实施的方案。

      (二)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主要任务。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四方面的能力。第一是提高中转能力。在枢纽站点继续建设中转性质的仓储设施。因为从全国的总体需求考虑,粮食物流发展,在主要交通干线的站点,在公路、铁路、水路的枢纽点中转仓储设施仍显不足;第二是提高装卸能力。就是在粮食主要集散地建设发放和接收设施;第三是提高整体运输能力。包括购置多种运输工具和优化整体运输网络;第四是提高全面协调能力。主要是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创新体制并整合现有资源

      (三)当前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重点地区。中国粮食物流建设的技术重点是建立完整的粮食物流网络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无缝化的连接。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与整个规划相适应的体制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制订的规划再好,没有一个体制上的保证,规划也是无法实行的。战略重点地区(通道)有两个,第一个是东北地区粮食向东南沿海地区输出的通道,第二个是黄淮海地区粮食向周边地区扩散的通道。

      东北地区的粮食主要以稻谷、玉米、大豆为主,每年有2千多万吨流出,1千多万吨出口。这个地区粮食物流的特点是流向单一,流量较大,高度集中。区域内粮食的铁路散运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气候。外运量中50%经海运南下,40%经铁路南下。山海关是粮食铁路外运的必经之路,由于线路限制,运量受到制约。所以增加海运运量,减少南下铁路运量,改进南下铁路运输方法,是今后几年优化东北粮食外运的主要途径。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小麦产区,做好这些地区的粮食物流,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该地区小麦流出向周边地区扩散,整个的流量不小,但每个流向上的流量不大。该地区以小麦为原料的加工能力很强,相当一部分小麦在本地加工后以成品面粉流出本地。该地区内的原粮流量很大,运输距离短,采用散粮汽车运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散粮专用火车在本地区使用受到限制,粮食铁路外运以包装为主。该地区有一些省具有沿海出海口,但是通过海运粮食的总量不大。

      三、中国粮食现代物流的主要政策

      (一)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基本方针。发展粮食现代物流,要根据已经制订的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发展粮食物流以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统筹安排、形成系统,整合资源、企业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技术先进、注重效益的原则,稳步推进。

      (二)市场在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中的基础性作用。北京大学一位教授曾指出,对资源进行计划配置超出了人类对驾驭经济已经取得的能力。这句话说出了为什么在宏观经济调控和政府的其它经济政策中,不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根本理由。它说明尽管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是人类对经济的控制力还远远无法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也无法达到市场所能自由配置的效果。这个看法是很精辟的。因此,我们在粮食物流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政府在粮食现代物流中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粮食流通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困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市场机制运行的各种条件还有种种缺位,发展的现状还不可避免地带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粮食企业的发展在中国又极具计划经济的特点,这是发展的弱势。政府的作用在于:(1)要把自己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能缺位。这就是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标准、法规的制定上,积极地创造信息共享、环境优良、竞争公平的市场环境。政府主要是负责公共产品的投入,在物流的领域,管环境、管法规、管标准、管平台、管公共产品的投资。(2)总体上减少对企业活动特别是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粮食物流的发展并不能派生出任何的理由使政府去干预物流企业的正常业务。例如担心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担心对价格指数的影响。由于这些担心而去直接干涉企业的运作,或者将本来政府承担的责任要求物流企业来承担,这些都是对物流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3)因为存在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政府也要保留必要的行政干预甚至垄断的经营。在向我们大量出口粮食的一些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比如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不同程度地依然存在着这种情况,仍然有这样的管理方式。(4)对关系全国的、大型的、关键的物流通道以及重大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培育龙头企业。对小型的、具有方向性的发展方式,通过投资和政策予以引导和支持。(5)保持必要的行政引导和促进,国家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利用税收、价格、投资、补贴等多种形式为整个物流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发展中整合现有资源。我们要立足于对现有资源的整合。3次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都有一些设施、一些设备、一些建设的成果没有充分发挥效益。这既是我们以前建设当中的失误,同时也是今后物流建设可以利用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个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通过整合发挥这些资产的效益,尽量少地新建,多一些扩建,多一些技术改造。这是我们政策的一个重点。

      (五)合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各地、各单位都有不少利于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条件。比如有一定规模的国储库,方便的铁路、公路网,临近沿海可以发展海运,还有交易市场、批发市场、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以及以往建设形成的一批接收发放设施和机械设备等等,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资源整合后进行新建、改进和扩建,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六)体制创新。整合现有资源的主要障碍必然涉及体制,体制分割造成的问题也是突出的。当然发展的方向决不是几个部门,几个部分的统一和联合。用行政的办法去完成几个方面的一致,几个企业的统一和联合,困难太大,短期内根本做不到。目前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可能极大地影响粮食物流现代化工作的推进,条块分割的状况、企业不公平竞争环境的存在以及各种所有制歧视等将产生极大的制约。我们在推进粮食物流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体制问题,要通过体制的创新来推进粮食物流现代化。为了整合资源,为了发展粮食物流,要设法创造一种机制,通过制度的设计,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原则,使有的企业脱颖而出得到生存和发展,使现有的资源摆脱桎梏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双赢互利。

      (七)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搞好区域协调、突破区域封锁的最基本的办法。它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依靠看不见的手,打破这种封锁,实现在不同区域范围内整合资源,协调市场,促进有效的竞争,从而促进粮食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只要回顾一下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对轻工业产品、对水产品、蔬菜、水果等的地区封锁是如何打破的,我们就应该对解决黄淮海地区粮食现代物流区域协调问题有充分的信心。我们会看到通过对第三方物流的扶持和发展,对打破地区封锁,实现区域协调产生重大的作用。我们对解决黄淮海地区粮食现代物流区域协调问题也有充分的信心。

      (八)降低运输成本。让粮食物流企业享有平等竞争的地位、享有充分盈利的空间、享有公平的环境、享有平均利润或略高于平均利润率的盈利水平是发展粮食物流的根本。

      (九)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投资政策。国务院已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实施。重要的一项改革是,原来的审批制转变为三种形式,即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

      (十)物流项目的基本投资模式。具体到粮食物流项目,就是要真正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落实到项目建设中。国债将逐步减少,象建设粮库那样由中央全额投资建设的方式,不可能在物流建设过程中重现。政府将在编制物流发展规划,并以规划引导投资取向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政府也会对重要基础性、公益性设施项目进行投资和审批。但是粮食物流建设项目将主要通过市场运作,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将鼓励不同所有制、不同运输方式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同时加强必要的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市场运作,拓宽投资渠道,发展多元化投资,将是物流项目建设的基本投资模式。

      (十一)国家投资的基本方式。“十一五”期间,国家能拿出发展粮食物流的资金毕竟有限,中央政府的投资主要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政府的投资除了直接用于建设一些项目之外,还有贴息、注入资本金、转贷、入股等多种方式。中央政府投资将只对地方、企业自筹资金已经落实的项目进行补助。中央政府对粮食物流项目的投资方式主要是:中央政府资本金注入方式,主要是针对中央大型企业承建的试点项目;中央政府投资补助或贴息方式,主要是针对地方企业承建的试点项目。

      (十二)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物流建设中的投资地位。粮食物流项目建设必须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同时地方政府要进行投资配套。企业必须通过向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对外合资、参股等各种方式,自行筹措大部分建设资金。地方政府根据产业政策,在申请中央补助资金之前必须配套落实一部分建设资金。同时落实建设用地,审查环保评价方案,在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特别是允许试点企业在粮食运输中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十三)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的技术政策。我们要继续支持和鼓励新技术的开发,建立必要的技术储备,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建立综合的技术平台和技术中心。国家粮食局在“十五”期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8个粮食工程技术中心,将为我们采用粮食物流的新技术提供很好的支撑平台。“十一五”期间政府支持的粮食科技工作,将把发展粮食现代物流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及其成果运用、推广,作为其首要目标进行安排。

      四、中国粮食现代物流的展望

      (一)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5月财富论坛第三次在中国落幕,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已经紧密相连。随着中国粮食市场的开放和粮食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中国同世界各国政府和大型跨国粮食企业的合作必将进一步扩大。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革当中。从宏观经济发展阶段来讲,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与此同时又跟随国际经济的变化,提前进入到信息化阶段。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交织的宏观环境下,改革不适应形势的粮食流通体制,在基础薄弱而又障碍重重的条件下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事业,需要我们有莫大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去接受这种变化,勇敢地面对将接踵而至的挑战,坚定地抓住可能转瞬即逝的机遇。

      (三)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因为存在挑战,所以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还有机遇,所以增加了我们实现既定目标的信心和憧憬。在这个转折和变革当中,国家粮食局担负着重要的职能,管理司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将认真吸取外国友人的宝贵经验,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诚恳接受地方同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国内外企业的要求和呼声,以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

      (作者何毅为国家粮食局行政管理司司长)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