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既定规划,未来5年中国的铁路建设,将以超过“十五”期间4倍的速度推进。对现在备受关注的融资改革来说,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火车票实在太难买,还是狠狠心多出点”血“,坐飞机回家省心。毕竟一年才这么一回。”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刘涛再没坐火车回家过春节。
刘涛在北京一家公司任职,月收入在5000左右。她把自己归为准白领一族。掏出1000元图个“省心”,对她来说并不十分困难。
但是,对北京百万外地民工、以及数十万大学生而言,铁路则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并且,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只能辛苦地站着回家。
如此一票难求的“无奈”,或许要在5年之后才能有些许缓解。这是在1月中旬的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许下的承诺。
运力瓶颈与“大跃进”速度
具体的做法是,在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将兴建1.98万公里铁路。这个长度是目前铁路总长的26%。“根据这个势头,到了2010年,铁路的运力将大幅提升。”
铁道部提供的数据,从2000年底到2005年底,整个“十五”期间,中国铁路总长增加9%,达到7.5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的长度,大约在1000公里左右。
而根据既定的计划,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即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每年将兴建铁路3960公里。这种“大跃进”式的速度,几乎是“十五”期间的4倍。
在许多专家看来,这种“大跃进”是必要的。他们的论据是,中国铁路里程占全世界的6%,但工作总量却占全世界的1/4,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而且这种密度未来会更强。中国要保持8%的GDP增幅,需要包括铁路在内的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撑。”
提出这个结论的,是发改委运输研究所。据《财经时报》了解,在过去的两年中,运输所曾组织课题组,就“十一五”期间的交通发展,做过专门调研。
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
专家们的估算是,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交通运输的客货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5%和4%。
课题组建议,在未来5年中,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完成营业里程5000公里,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大幅提高主干线运输能力。同时,积极修建区域城际铁路。“这要以引导需求为政策目标。适应都市圈和城市带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空间布局扩展的需求。”
另外,要建设煤炭运输通道,提高“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能力,保障经济生产所需煤炭的及时、足量运输。因此,课题组建议政府,实施“积极的交通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在制定产业发展序列上,把交通业排在优先发展的前列,并实施向交通运输业倾斜的政策,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稳步提高。“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确保交通基建投资比例达到18%。为此,应积极拓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
实际上,在整个“十五”期间,无论是民航、公路,还是铁路系统,都在降低资本进入的门槛。特别是2005年2月底,国务院发布非公经济36条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根据民航总局的资料,在2005年,新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就有16家。公路融资势头更猛。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间,公路投资额达1.4万亿元,而铁路不及3000亿元。甚至仅2002年一年,公路的投资额超过铁路近5年投资额的总和。
铁路融资却陷入了困境。在1月的一次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另一位副部长陆东福表示,将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路网建设和装备现代化。
不过,这个提法似乎缺少新意。实际上,最近几年中,融资门槛一直在降低,但效果并不理想。资本依然在观望中。
期待深层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