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
物流运输管理与信息技术
www.jctrans.com 2005-9-17 8:13:00
-
目前,有关现代物流发展中信息化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广为接受。但是中国现阶段物流运输管理中,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却差强人意。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美国货物运输管理软件的设计思想,从运输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专业化发展角度,针对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谈一下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国的运输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中国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对世界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和跟踪速度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但是,中国运输企业在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上与美国的运输企业相比差距巨大。这一差距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广大运输企业业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所以,比较研究中国和美国的物流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实践的异同,有利于中国的运输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的发展。
物流运输的产业化推广软件应该突出简单、经济、实用
美国是个经济高度活跃,信息技术应用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的物流运输业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是在规模化经营和高强度作业管理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而中国的广大运输企业的普遍情况是,企业规模不大,作业强度不高,人工成本低廉,高端客户市场尚不够成熟,客户对服务质量总体上要求不高。
考虑到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美国等西方国家先进的信息系统在中国是否也一定先进呢?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东西,是否我们就一定要在中国大范围的推广呢?
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思考。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需要强调和促进国内企业对世界前言技术应用和跟踪。但是在企业信息化实践的层面上,我们的设计目标和实施方案需要客观、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是通过无数个个体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壮大实现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
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ERP、CRM、SCM、BRP等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应该客观准确地寻找自己的定位,不可盲从。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极少数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系统和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就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而言,更为稳妥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该是局部的、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的企业ERP改造,实施难度大,风险高。目前,中国的软件行业普遍缺乏传统行业业务操作和实际管理经验,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即难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外的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的精髓,也难深刻地了解中国物流实践中的存在的具体问题。所以早期实施ERP管理改造的专业化物流运输企业,步子迈得越大,改造的范围越广,教训通常也越深刻。对于广大的中、小规模的物流运输企业,由于ERP管理与现有业务流程的严重脱节,相关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困难重重。
那么中国的广大物流运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呢?我认为,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应该是在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指导下开发出来的简单的、经济的、实用的,功能较为专一的业务管理软件。容易操作,才易于产业化推广。功能较为专一,才易于将软件做精、做好。大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采用先分散,后集成的策略。针对中国运输企业的特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在基本实现日常核心业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下强调:①企业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利于企业在低成本运营下的快速扩张;②市场开发能力,以增加货源和业务强度。因为我们的人工成本相对而言较为低廉,所以在系统设计规划时应该避免机械地追求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指标,采用适当的人机互动式的信息化业务操作管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并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避免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休克现象。
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主体最终应该是物流运输企业
一个好的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现代的、科学的物流管理理念的凝结,是合理的业务流程的固化。关于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中国的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宣传普及教育工作。关于合理的业务流程,中国的企业界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那么中国的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软肋在哪儿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对物流管理理念的科学性的理解上,对业务流程的合理性的认识上,对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上。
在美国,实践的探索与理论研究几乎同步。政府对于企业具体商业行为的影响力很弱。理论的研究也通常是在企业的支持下进行。绝大多数理论研究成果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就是说,企业是推动物流管理理念发展的主体。我在美国从事物流运输信息化工作多年,感受最深的是企业自身对其业务流程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对信息系统开发的理性、务实的态度。
美国物流运输企业目前的业务流程管理是经过多年来不断地优化改进,并随着市场的变化发展不停地调整改造而逐步形成的。FEDEX模式,UPS模式对中国的企业而言,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但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原因是我们的物流运输企业没有达到运作这种模式的实力,我们的市场没有达到支持这种模式的规模。可惜的是,在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和业务模式时,人们总习惯于研究那几个超大型的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忽视对于这些公司在发展成现有规模前的管理模式和市场策略的研究。忽视对于那些具有特色和顽强生命力的、与世界级超级物流巨鳄共生存的国外的中、小型物流运输企业的业务流程的研究。
中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是,学术界积极倡导,政府大力支持,IT企业充当急先锋。这种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促进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在操作层面上,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IT企业由于具有较强的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超前意识,在信息化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扮演决策主体的角色,而负责使用的物流运输企业却成了被动的受体。但是由于中国的技术人员通常缺乏传统产业的实践管理经验积累,在对现代物流理念的理解上易于表面化、概念化;对于物流运输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很难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造成广大物流运输企业e化困难的局面。
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应该坚持以实用为前提。针对现有的业务流程管理,物流企业的决策管理人员要勇于自我否定。查出企业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就可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使自己由被动的受体变成主动的决策者。从根本上讲,中国物流运输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健康的发展,物流运输企业必须成为决策的主体。技术只是支持企业有效管理和发展的工具。
物流运输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鼓励专业化、产品化
物流运输是一个传统行业。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可以千差万别。任何一个软件企业都不可能将所有的功能做得即全面,又精细好用。一些国内软件企业在业务发展方向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为显示企业实力,产品系列和系统解决方案跨越多个传统领域,没有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做物流运输软件追求功能齐全,形成不了特色产品。信息系统架构庞大,功能齐全,往往导致成本高、操作复杂,针对性差、客户群体不明确,因此较难进行产业化推广。当面临专业化的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时,将处于不利地位,并可能丢掉已有的用户。而在目前流行的项目合作下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由于一个企业内部个性化管理成份在产品设计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产品通常存在普适性差,难于推广的弱点,需要二次开发。
以合同项目方式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模式,由于是一家企业独自承担开发费用,不仅成本昂贵,而且风险巨大。选用经营领域过宽的非专业化软件企业的产品,长期的产品技术服务将难以保证,产品的技术更新和功能的增加将面临严重的技术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业务流程的改变,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通常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投资。
软件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产品化经营将是物流运输这样的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将业务流程做精、将系统做简单。产品化才能将系统的推广成本降下来,才能为广大的用户所接受,实现产业化推广。专业化和产品化的经营可以保证低成本下的功能的不断完善和长期、有利的技术支持。
中国目前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两年前美国IT业泡沫时期的浮躁。一些IT企业,在不了解物流运输企业的实际需要,不懂得物流运输企业的复杂流程,单纯地从技术角度出发,硬将所谓的电子商务平台、GPS/GIS技术、ERP、MRP、DRP等等一股脑儿地塞给物流运输企业,由此,给企业造成了资源和资金上的浪费。
系统的集成和数字交换的标准化建设应该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信息化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有价值信息的有条件地高度共享。企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功能模块之间的有效集成,便构成了一个企业的神经中枢网络。有条件的规模型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采用高度集成的ERP系统建设模式。条件不足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采用局部的、分阶段实施的策略。但是不论是那一种办法,都要涉及到系统的集成和数据通讯问题。安全有效的数据通讯,可以使同一业务管理信息在多个不同子系统和功能模块之间自动实现信息共享,可以使远程用户的系统信息自动实现异地同步。可以大大地降低物流运输管理中的票据传递业务量,提高对货物和司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调度能力,是物流运输企业现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要有效地实现多个信息系统的集成和相互间的数据交换,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一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二是数据存储结构设计;三是数据交换标准制订和使用。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的设计,好比是建筑施工的图纸。科学的系统方案,不仅规划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蓝图,而且可以指导阶段性、局部的信息系统建设有机地与其他后期建设的系统结合,避免系统功能的重复开发,或功能之间衔接不当。数据存储结构设计是信息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是影响信息系统好坏、和系统功能拓展能力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从技术层面讲,能够从事复杂数据存储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不少,但是从实践经验上讲,能够有效地针对物流运输的实际业务流程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存储模型设计的技术人员并不多。追求表面化的前台功能显示,忽视系统总体方案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数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是制约我国物流运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数据交换标准EDI,XML等技术目前在中国的软件产业似乎并不为人重视。在“大一统”式的产品设计理念指导下,人们忽视了社会化分工协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绝大多数单靠项目模式进行较大规模传统产业系统软件工程开发的纯技术型企业将会越来越少,市场定位明确,功能专一,价格合理的专业化管理软件系统将会越来越多。物流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会改变目前的这种依赖单一软件企业进行全部的系统开发的无奈局面,逐步转向在局部上选择专业化较强的软件企业,进行特色产品的开发。各个不同的专业化管理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必须依赖数据交换标准。一个公认的,普遍支持的数据交换标准,可以使各个专业化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互联和信息的共享。对于物流运输企业而言,有效的数据交换标准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内部管理中的货单受理、司机调度、状态追踪、财务结算、人事管理等之间的数据同步,而且可以实现异地运输业务的同步协调。更进一步,数据交换标准的应用还可以建立运输企业和货运代理、运输企业和货主之间的信息沟通的桥梁,实现商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信息的无缝衔接。
关于先进技术手段在传统的物流运输行业应用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的决策者,曾抱着极大的热情,进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可是由于部分IT企业对物流运输业务流程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调研,片面地追求时髦概念的炒做和高、精尖技术含量,物流运输企业上了信息系统后看不到应用的好处,结果难免使这些敢为天下先的物流运输企业的决策者寒心。令信息化推广工作更加艰难。物流运输产业不同于电信、生物、医药等纯技术产业,只要技术先进,便可以推而广之。物流运输产业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更需要技术与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由于运输企业运做模式的千差万别,所以对一种运输管理模式来说是个好的系统,但是对另一个企业的另一种运输管理模式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废品。国外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在中国可能会造成一个物流运输企业业务的瘫痪。所以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开发,必须坚持流程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
不要过分依赖人工智能
计算机可以帮助人类有效地完成许多机械、有条理性的事情,但是计算机代替不了人。让计算机去自动地做路径优化,配载,车辆调度等高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美国的一些公司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美国的一些企业在人工智能管理和车辆调度的研发和应用上所经历的失败教训,国内同行却很少知道。总体而言,高度智能化管理所需要的苛刻的业务流程和运作管理模式与中国企业当前的实际业务管理水平差距很大。高度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应该值得反省。
中国的物流运输企业真的需要高度智能化的管理工具吗?在业务强度不高,车辆调度管理不复杂情况下,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货源、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高度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不仅没有发挥效益的空间,而且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和管理模式不断变化的需要。更何况高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不可避免的复杂参数设置和维护工作将大大地增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成本。
前几年美国IT发烧时,有些企业曾以几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投资,开发所谓人工智能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位于TEXAS的MIS公司便是其中的一个。可惜不到两年时间,这个公司便宣告破产。原因是他们的系统太复杂、太昂贵,只能在几个客户中使用,而无法大规模推广。FEDEX和UPS具有各类决策支持系统,但是他们同时拥有一个人员在两千以上的庞大的技术开发队伍。中国在高智能化管理方面,一缺资金,二缺实践经验,三没有完成业务流程改造。要实现系统的高度智能化管理,效果很难彰显。
不追求高度智能化的物流运输管理,但可以强调简单、实用的半智能化信息建设。有步骤地进行实用化的信息改造,并相配合地完成业务流程的优化,是个事半功倍的、易于推广的多、快、好、省发展之路。
也谈GIS/GPS
不知是什么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物流运输软件与GIS/GPS竟成了一对孪生兄弟。物流运输软件如果没有GIS/GPS功能,技术含量和水平就不算高。而GIS/GPS开发商们也把该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看成是救命的稻草,大力倡导推广。但是GIS/GPS在物流运输领域中的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呢?对此我们应该做客观理性的分析。
GIS/GPS的管理软件不是物流运输管理软件。明确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纠正目前关于物流运输管理软件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重技术手段、轻管理流程的倾向。管理流程是物流运输企业的核心问题,而技术手段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美国的专业化物流运输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当时美国的物流运输企业并没有GIS/GPS技术。在我们大力提倡和发展GIS/GPS的今天,美国的绝大多数运输企业依然没有使用GIS/GPS技术。采用GIS/GPS技术的物流运输企业,也只是利用它作为辅助管理手段,物流运输企业的核心技术依然是多年业务流程固化而成的围绕货单、客户、司机进行有效业务管理和财务结算等功能模块。
必须承认GIS/GPS在物流运输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但是GIS/GPS真正在物流运输领域获得有效的推广,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功能的完善。GIS地图显示必须解决与业务管理的有效沟通问题。简单地在地图上显示一下车辆位置的软件与物流运输行业的实际需要和可以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物流运输增值服务功能相差甚远。第二个问题是价格性能比的问题。GIS/GPS是一项好的技术,但是如果价格超过所值,市场的推广效果便不会乐观。早在1997年,我便在美国从事GIS/GPS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但是推广速度缓慢,教训值得国内同行借鉴。目前在国内物流运输领域见到的有关GIS/GPS的文章,多数是讨论GIS/GPS实施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其实技术问题是次要的,也是容易解决的。在现阶段,我个人认为,GIS/GPS软件仍然是属于高端的技术产品。GIS/GPS所提供的车辆空间定位服务,在精度要求不高时,完全可以用其它的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实现。当然,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价廉物美的GPS解决方案将会成为一种基本的消费为广大物流运输企业所接受推广。但是GIS/GPS的应用开发商们必须认真研究物流运输企业的实际需求。
总结
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者在推广新的技术手段时,总是习惯于抱怨传统企业的思维保守和观念落后。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物流运输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坚持以实用为原则。除了少数具备条件的,管理较为先进的规模型企业可以采用ERP的大系统集成的开发思路进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外,而广大的物流运输管理企业更加适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局部的、分级、分步骤的信息化改造模式。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 米友关注:
- 美股|美国股票|美股行情|美股软件|美股开户|美股学院|外汇数据|期货数据|黄金数据
股市直播|二代行情软件|投资决策软件|每日净值|开放式基金|华夏大盘|基金软件|基金投资
基金排名|股票市场|股票行情|股票知识|股指期货|黑马推荐|大盘综述
浙江投资理财|浙江投资|理财博览会|浙江银行|浙江金融|浙江贷款
- 相关新闻:
- ·运输管理如何更科学更规范 (2005-7-8 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