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学院 >> 物流研讨 >> 供应链管理 >> 正文
由被动到主动中国企业转向全球供应链

www.jctrans.com 2005-8-26 3:02:00  物流时代周刊

  中国加入WTO后,许多跨国公司,一改原来的“试水”策略,将其全球供应链延伸到中国,在中国建立新的大规模生产基地、设立新的合资公司及销售网络,以期降低其运营成本、更贴近消费者,并提高市场份额;而中国企业,也开始由过去的以建立合资企业或代工
   企业专区
货物跟踪 船期发布
拼箱公司 成本核算
如何租船 港杂核算
提单指南 更多>>
(OEM)等方式“被动”地融入全球供应链中,转变为“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全球供应链。

  被动战略过时

  对于老牌跨国公司而言,全球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很老的概念,它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业务拓展而生,研究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链优化的问题。过去,许多中国企业花大力气搞物流管理,努力把指定数量、指定质量的指定货物,以最优的成本,送达指定的地点,以期货畅其流,并向物流索要“第三利润源”,这不仅是企业内部运作优化的需要,更是有效进行外部协作的必然要求。这些中国企业作为“世界工厂”的一分子,要在全球供应链的链条上生存,就只能被动地接受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安排。可以说,这是一种全球供应链的“被动战略”。

  全球供应链的“被动战略”有两种基本模式:合资企业和代工。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大幅增长,进出口总值达8512.1亿美元,增长37.1%。自改革开放以来,合资企业出口和OEM出口均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这两种方式也有其明显的弱势,就是它导致中国企业没有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而OEM则相对更加被动一些。

  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去”

  调查表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发展壮大了的中国企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不再局限于世界工厂的定位,开始突破被动战略,希望融入全球供应链竞争的大环境。于是,他们制定了“走出去”或国际化战略,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欲成为供应链的新一代“链主”。尽管这一变化尚未成大气候,但这是一种全球供应链的“主动战略”。

  “主动战略”的主要形式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全球化并购。相对直接投资而言,并购可以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但存在整合的风险。

  现实中,国有企业投资海外的例子不少:中国海油投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兖州煤业投资了澳大利亚的一家煤矿;华能集团投资了一家澳大利亚的发电公司;上海汽车也买下了经营状况不佳的韩国双龙汽车约一半的股份,此外,该公司还在进行谈判,准备接手破产的大宇汽车在波兰的子公司以及英国罗孚集团。

  与汤姆逊彩电业务合并,使TCL完成了对欧美电视市场的布局;而其手机业务,则通过和阿尔卡特的合资,势在冲击全球手机市场霸主地位。通过全球化并购,TCL逐渐在各个市场逐个击破,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

  而宝钢在打造全球供应链方面走得更远。

  宝钢生产钢铁所需的原材料,绝大部分必须依靠进口。这一点使宝钢较早地考虑了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在采购上采取战略供应链方式以及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近几年,宝钢相继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等合资办矿,确立了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并与多家世界知名船东签订长期运输协议,确保了原料资源的稳定供应,保障了运输能力。2004年,宝钢决定累计投资80亿美元在巴西建设一个钢铁厂,产品主要为当地汽车工业服务。这一计划吸引了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法国钢铁集团阿赛洛的参与,是迄今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宝钢此举不但进一步巩固了与国际矿业巨头和钢铁巨头的战略联盟,也直接嵌入了美资巨头主导的全球汽车供应链条。

  主动策略需要“洋为中用”

  在许多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中,中国既是主要供应源,也是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及设计基地,同时还是新兴的消费者市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核心地位的建设依赖那些致力于成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这中间,“洋为中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跨国公司在其本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进行中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不失为一条捷径。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具有一套清晰的全球供应链战略是必须的。当然,成功实施全球供应链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充满挑战。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这个征途,未来两年,中国企业将普遍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对全球市场资源争夺将不可避免。如何在同行企业尚未真正走出国门之前率先完成全球市场布局?答案是,只有采取全球供应链主动策略,才能获得建立长久竞争能力的机会。

  中国企业在构建全球供应链时,可以借鉴跨国公司在全球供应链建设的经验。在“洋为中用”的过程中,除考虑文化和组织上的差异外,还需对参与国家的经济往来、消费者偏好、物流基础设施、销售通路的构筑、信息系统及技术发展走向有所了解。长期来看,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会被消除。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会成为发展全球供应链的障碍,因为竞争充分的市场会产生淘汰,让适应市场规则者存留。

  总结起来,中国企业可以在三个方面借鉴学习跨国公司在全球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供应链战略方面,这包括产品定位战略、供应链类型选择战略、需求匹配战略等;二是供应链规划方面,这包括工厂选址、分销中心规划、仓库规划等;三是供应链运营管理方面,这包括市场预测、库存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运输计划、合作伙伴管理、仓库管理、RFID等。

  作者介绍

  柯兆发先生是毕博管理咨询的董事,负责其供应链解决方案。他曾在美国、日本、亚洲从事供应链战略、优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咨询服务工作达17年。

  方志刚是毕博管理咨询的高级经理,是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家。他曾在美国和中国从事供应链战略、优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咨询服务工作达11年。

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供应链管理造就未来500强企业 (2005-8-25 13:53:00)
 ·出众的供应链真正的竞争力 (2005-8-25 11:43:00)
 ·供应链管理,我们该向沃尔玛学什么 (2005-8-25 8:00:00)
 ·把供应链成本算准确 (2005-8-24 10:50:00)
 ·看李宁如何打造“敏感”供应链 (2005-8-23 7:43:00)
 ·做供应链资源的管理者——神州数码分销模式案例 (2005-8-23 0:47:00)
 ·供应链中消除牛鞭效应的库存控制策略 (2005-8-20 12:12:00)
  综合报道
·芜湖港以特色“物流事业部”促物流大发展
·北京:民警扮物流人员擒货主
·广东:上半年深圳物流业外商争相增资
·华尔街新游戏:干散货海运FFA交易
·包装与物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流信息化稳步推进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JCtrans:中国站English
JCtrans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