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
试论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与风险防范
www.jctrans.com 2005-5-31 11:03:51
-
摘要: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事业形态和物流管理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广大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一、引言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事业形态和物流管理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广大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所谓第三方物流[1-4](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或3PL)管理是指制造业等生产经营企业(即物流服务购买方,下同)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即物流服务供应方,下同),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活动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物流作业方式。
一般地,常把参与第三方物流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称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双方之间的物流合作方式称为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又常称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
大量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质服务既可满足制造业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可获得如下的利益[1-4]:(1)高效的供应链体系;(2)较低的资金投入或是无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3)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存货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回笼率;(4)较高的资本回报率;(5)有利于开拓国际业务;(6)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7)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并有利于新产品的适时推出。
然而,与企业其他的业务外包一样,由于合作双方在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5-8],第三方物流合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里所述的风险是属于商业范畴之内的概念,指一个事件或一个行动对一个组织实现其商业目标或成功实施其战略的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正确认识和评估第三方物流管理风险,加强对第三方物流合作的风险管理是保证企业第三方物流管理能长期、高效、成功实施的关键。
本文对第三方物流合作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首先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第三方物流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的理论模型;其次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合作中的风险来源、表现形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二、第三方物流合作实现理论模型
物流服务购买方(即货主企业,如生产厂家等)与物流服务供应方(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合作可视为一种典型的针对企业物流业务的委托—代理关系,货主企业是委托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代理方。其委托代理实施过程可表述为[2,3,4]:当货主企业探知到自身的物流管理需求时,首先会进行“自营—外包”的决策分析,如果需要外包,委托其他企业代理自身物流业务管理(全部或一部分)时,就必须根据合作伙伴的信誉、业绩等条件,选择一个或几个物流合作伙伴承担代理活动,并在一定的合作对策理论、战略合作理论、协商机制的指导下,与代理企业进行协商,在法律约束条件下,制定出有利于委托—代理各方利益的合同模型,再考虑设定相应的激励条件,达成正式的委托—代理关系,将业务委托该企业完成。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也就是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实现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在制定委托—代理决策时所预想不到的实际问题,包括逆向选择、败德行为、信任危机、紧急例外情况等,物流合作各方必须在一定的协商机制的指导下,通过协商解决好冲突和利润分配等问题。为此,必须建立起一定的物流运行绩效评价机制、预警—应急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以更好地控制合同履行过程,更有效地实现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就是企业第三方物流管理实施的基本过程,也即是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与委托实现的基本过程。
第三方物流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的整个简化过程。在这个模型中,激励—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任机制、协商机制是第三方物流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的四个核心机制,正是这四个机制的协同作用,才能保证物流合作与委托实现的正常运行,保证合作各方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物流供应链各方获得整体优化。
如前所述,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本质是强调物流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强调货主企业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而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通过外包等与专业的物流企业协作的形式完成。为实现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目标。在规划物流供应链管理各方的合作行为时,必须从整个供应链合作最优的角度出发,实现供应链的全局最优化,而不仅仅是各单个企业目标的最优。根据这个特征,可以建立物流服务供应链全局最优的评价目标模型。
其中:Di表示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i(包括货主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经销商、各二级物流供应商等)的收益;Ci表示物流供应链节点企业i的成本;wi表示物流供应链节点企业i的权重;用以表示所有节点企业的贡献,代表物流供应链整体上的贡献(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上的总体评价值减去因此而在物流供应链上的损失),分别给以权数a1和a2,且a1+a2=1;表示节点企业i决策下的资源占用;SSC表示物流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总量。
该模型主要用于考察供应链物流从整体上而言运行的效果,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项合作决策,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都必须满足上述模型的要求。虽然在一定资源限制条件下,不可能得到帕累托最优解,但是总是可以寻求一种满意解。而且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分布各地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愈来愈方便快捷,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合作向分布式决策、群体决策方向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物流供应链的整体响应能力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三、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识别
1、第三方物流管理风险的来源
第三方物流管理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物流供应商,由于供应商服务地域和管理能力的有限性,独家物流供应商政策可能在某些地区的物流服务中给货主企业带来物流服务风险。
2)、委托—代理机制所固有的信息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委托人(货主企业)往往比代理人(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从而不可避免地给委托人带来一定的信息风险,主要是常见的两种代理人问题[5-9]:a)逆向选择,即货主企业(委托人)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代理人)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掌握了一些货主企业所不知道的信息(例如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自身内部管理问题、业务专长与缺陷等),而这些信息可能对货主企业是不利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因此与货主企业签定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货主企业受到损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决策导致了“逆向选择”—货主企业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b)败德行为。假定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货主企业在签定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契约签定后,货主企业无法观察到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有契约保证后,可能采取不利于货主企业的一些行为,进而损害货主企业利益。当货主企业集中精力对内部诸如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产品设计、市场调查控制时,它就会不可能像原先那样全面、细致地了解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运作全过程,那么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就可能给货主企业带来不确定性,表现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服务水平的降低。这种隐藏行为导致了“败德行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降低了服务水准、增加了货主企业的潜在费用。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我们发现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合作伙伴,是加强货主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如果货主企业选择合作伙伴不当,不仅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还会使企业失去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从而无形中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了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成本。
3)、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可能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物流供应链的稳定;
4)、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物流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
5)、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物流规模和服务范围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7]。特别是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由于资金和管理能力等的限制,在承担签约制造商的物流服务时,往往还需寻找二级甚至三级供应商(如车队、仓库等),外购部分物流服务。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风险。
6),经济波动的风险。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市场物流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物流服务进行,而经济萧条,也将使产品库存成本上升。另外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小的如交通事故,海关堵塞,停水停电等等,大的如政治因素、战争等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物流的正常运作。
7)、合作管理中的问题。例如:不现实的希望和服务要求;缺乏双方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缺乏高层的支持;双方权利上的不平等;成本与定价不合理;缺乏信任,沟通不良;对市场变化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服务水准不确定;承诺高,而实施低等等都是导致第三方合作风险与合作失败的原因之一。
2、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分析
1)、合作双方未达成共识。合作双方不能达成共识是导致第三方物流合作失败最常见的原因。
从物流服务的购买方来说,不能达成共识的主要因素是:①不能对物流需求进行准确描述。②视物流为成本中心而非价值中心。③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为卖方而非战略合作伙伴。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方来说,不能达成共识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推销过度,而倾听不足。②缺乏对物流需求的准确把握。
以上情况一般在物流服务供应方不能获得预期利润,或购买方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最终客户要求之后才被重视。这时,物流服务供应方往往要求增加服务费用,而物流服务购买方则对供应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产生不满,如果这种状况不能通过主动协商及时得以解决,合作双方即会在陷阱中越陷越深,最后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
2)、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方承诺过高而无法履行。在双方洽谈物流合作协议时,物流服务供应方为了获得物流业务,可能会夸大其物流能力,导致承诺过高而无法履行,从而给双方的物流合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双方难以建立和维护信任机制。从而危及双方合作的信任机制。其次,合作双方利益受损。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方不能履行承诺,购买方的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必将受损,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方的利益建立在购买方成功的基础上,这样就会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
3)、物流服务购买方管理人员隐藏抵触情绪或不能获得高层支持。第三方物流合作将对物流服务购买方内部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公司内部诸如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必须进行相应变革、调整,这可能直接影响到某些部门、人员的直接利益。因而,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可能从合作之初就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将对第三方物流管理合作的影响不可低估,如一些管理人员会对本职工作采取消极态度,当合作中出现困难或障碍时,就会形成一股很强的反对势力来阻碍合作进程。这时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公司高层领导的支持或领导层不能及时觉察这种抵触情绪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克服,当这种隐藏的抵触情绪发展成对合作失败的渴望时,就会对第三方物流合作产生致命性的危害,并将可能直接导致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失败。
4)、物流服务不能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第三方物流合作中,由于物流服务供应方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最终客户需求,或物流服务购买方虽然认识到物流服务对自身发展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但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能直接和适时控制物流服务质量,这种矛盾状况下就会产生物流服务不能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的合作陷阱。
5)、协议导致利益损失,缺乏终止条款。第三方物流合作协议中缺乏终止条款也常常导致合作陷阱。由于管理上的变动或外部环境的变化,即使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合作最终也会终止或进行很大程度的变更。如果协议中缺乏终止条款,双方合作关系在应该终止或变更时,无疑会为终止合作关系产生一系列的纠纷。
四、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防范
针对企业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合作陷阱,我们可以且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控制:
1、加强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管理。针对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需求,物流服务购买方可考虑分片区选择不同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避免独家供应商导致的物流服务风险。
为确保物流供应稳定,供应链物流管理应发展多个物流服务供应渠道,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个物流供应商(特别在当前我国宏、微观物流服务环境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否则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正常运行。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公司的供应商管理成本,可考虑分服务片区选择不同的物流服务商,要求所选择的物流服务商在该片区内具有区域优势,尽量避免地域物流服务风险。同时,严格物流供应商服务标准和甄选程序。
另外,在决定实施第三方物流管理前,物流服务购买方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供应链的哪个物流活动环节开发物流外包更有利、更有效,必须知道现在的物流需求是什么,确认是否有建立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必要。如果已建立第三方物流管理,则根据物流服务需求的变化确认双方合作关系变化的必要性。同时分析现有物流供应商的现状,分析、总结双方合作和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可能,还应对物流供应商的业绩、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用户满意度、企业文化和理念等方面作充分的调查,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
2、建立基于Internet、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交换平台,加快和加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过程中有关产品库存、物流指令的执行情况、物流费用等信息的实时跟踪管理,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和透明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信息传输错误,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信息风险,并及时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
3、建立合作信用机制,加强物流服务合作双方中的信用管理,不断增进合作信用
首先,合作双方要重视共识的达成。必须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①视第三方物流合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交易关系。交易关系注重短期利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则追求长远发展。②视物流合作为价值中心,而非成本中心。对物流服务购买方而言,第三方物流合作不仅能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和物流服务管理成本等企业物流综合成本,还能使企业获取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灵活性等诸多利益。③合作双方要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在物流服务供应方的客户化定制方案、物流服务购买方的内部工作计划和操作管理流程中,要明确合作中各自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细节和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协商并达成共识。
其次,要树立共赢(Win—Win)的目标。合作中共赢目标的树立和实践可以避免或克服一些物流合作陷阱。合作双方的共赢,意味着合作中双方共享信息、共御风险,从而双方都获得更多利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当合作中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或其他因素引起某一方的合理利益受损,合作双方应秉着公平与灵活的原则进行适当变更,确保合作共赢目标的实现。例如:协议中根据物流服务购买方的产品数量确定了一定费率,但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物流服务购买方的产品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远低于协议中费率对应的数量基础,如果双方能够按照共赢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对协议进行适当变更,仍然能在市场风险中保证物流服务供应商获取合理的利润;而若物流服务购买方没有考虑合作方的利益,坚持按协议费率履行,物流服务供应方的合理利润就难以实现,甚至会出现亏损。这种情况下,供应方很可能以降低服务质量来确保自身利润的实现,导致双方合作的长远利益受损。
再次,要不断增进合作信用。信任是合作开始的基石,也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它不仅要求合作双方保持相互信任态度,更重要的是合作者要从自身做起,用行动来获得对方的信任。对物流服务供应方而言,从公司高层管理者到基层操作人员,必须努力实践对物流服务购买方的各项承诺。用实际行动获得合作对方的信任。对物流服务购买方而言,必须统一思想,努力克服内部管理人员及员工对物流外包的抵触情绪,通过各种工作使合作方理解公司对外包物流工作的重视,认可为维护合作关系所做的努力,从而获得对方的信任。
4、明确分工责任,加强绩效评价管理
第三方物流合作是基于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因而要求物流服务供应方和购买方在磋商合作协议时,必须对合作中各自的责任进行明确分工。从总的责任分工来说,物流服务购买方在程序和系统的设计方面起领导作用,而物流服务供应方则在执行这些活动时起领导作用。具体执行物流合作方案时,必须在明确合作各方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目标制定完成各项任务的规则和要求,并按照相应标准对工作绩效进行适时评估,当合作中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进行协商改进,避免事态的恶化和造成严重损失。从而防范合作风险。
5、建立开放式交流机制
从以上关于合作风险和合作陷阱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合作双方陷入合作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及时进行交流沟通,或这种交流的程度不够。因此,建立开放式交流机制,使合作双方在一种制度化而又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坦诚交流,对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第三方物流合作陷阱非常重要。开放式交流的方式可因人、因地而异,例如:作业层每天的电话交谈、双方客户服务代表每月的电话会、双方项目管理人员一年数次的相互拜访、定期的绩效评估交流等等。
6、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的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预先制订应变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成立应变事件的处理小组(合作双方或单方)。
7、合作协议中明确终止条款
合作协议对合作关系的稳定、合作责任及义务的明确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终止和变更是常见的现实,在欧洲,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更新速度很快,几乎一半的合作关系通过重新协商后终止,75%终止合作关系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购买方会与其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重新合作)。因此,在第三方物流协议中应明确合作终止条款,一方面,当终止条款中规定的某些情况出现预兆时,双方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理性的协商,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合作,避免当合作双方利益受到很大损失之后,以终止协议来结束合作;另一方面,协议终止条款将有效约束双方合作行为,使合作双方为了获得长远利益,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避免损失的出现。
五、结论
第三方物流管理是当今工商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评估第三方物流管理风险,加强对第三方物流合作的风险管理是保证第三方物流管理能长期、高效、成功实施的关键。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加强第三方物流合作中激励—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任机制、协商机制的建设。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 米友关注:
- 美股|美国股票|美股行情|美股软件|美股开户|美股学院|外汇数据|期货数据|黄金数据
股市直播|二代行情软件|投资决策软件|每日净值|开放式基金|华夏大盘|基金软件|基金投资
基金排名|股票市场|股票行情|股票知识|股指期货|黑马推荐|大盘综述
浙江投资理财|浙江投资|理财博览会|浙江银行|浙江金融|浙江贷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