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采购业 >> 正文

采购业

  • 怎样与全球采购接轨

    www.jctrans.com 2003-12-1 10:59:05

  • 中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商品采购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变革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打开了全球采购“这扇窗”,外面诱人的世界正向我们招手。那么,我们将——
    怎样与全球采购接轨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跨国采购,联合国采购,全球采购等新鲜名词,在我们的媒体上开始多起来了。这意味着什么?

    今年10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03年第二届中国企业采购国际论坛,更是把这些新名词作为一个中心议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采购发展战略。论坛围绕中国企业采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请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通用、惠普、戴尔、马士基等,就经济全球化对采购的影响、全球化采购战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全球采购与电子商务等内容,介绍了先进的理念、成功的案例;请财政部、商务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有关负责人就相关政策和企业如何成为合格供应商等热点问题,进行演讲,使参会代表受益匪浅。

    也正是在这个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名誉会长张皓若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国际采购领域最高级别、每两年一届的盛会——第十四届国际采购联盟(IFPMM)世界大会,将于2005年9月在中国北京隆重举行……

    全球采购为何引起业内人士如此关注?我们该不该与全球采购接轨?怎样与全球采购接轨?

    “接轨”的利益有多大?

    打开国际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打开国际市场,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人们小康生活水平的逐步实现,巨大的采购市场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国际市场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全球采购的大潮向我们滚滚涌来——

    在深圳,沃尔玛将其全球采购中心由香港迁至此地,开展独资经营进出口业务,通用电气、IBM等20多家知名跨国公司也在此设立了独资采购中心。

    在上海,上海跨国采购促进中心和上海跨国采购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不到一个半月,就有18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进驻,联合利华全球采购中心也在此挂牌。

    在北京,“北京国际商品采购中心”项目论证已经结束,预计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天津市也正在做“天津跨国采购中心”的规划;而青岛市“跨国采购促进中心”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1年,跨国集团在我国的采购额,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12%;2002年,跨国公司采购中心在中国的采购规模也突破300亿美元,其中沃尔玛120亿美元,惠普近100亿美元,戴尔35亿美元,摩托罗拉16亿美元,通用11亿美元,福特10亿美元……

    有权威专家预测:到2005年,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采购额将超过500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10%以上,占我国工业销售额的比重也将达到5%左右。

    勿庸置疑,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不仅是先进技术、管理和生产能力的主要拥有者,也是全球销售网络的基本控制者。那么,他们涌入中国采购市场,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微一语中的: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全球采购有利于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带动企业产品出口;有利于企业按照国际市场要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中国企业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熟悉和适应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建立国际生产网络并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看来,“好雨知时节”。面对滚滚而来的全球采购大潮,我们应尽快与其接轨,抢占国际市场。

    “接轨”的门槛有多高?

    从理论上讲,全球采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深化与企业对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的最大表现形式是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和先导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正加速形成,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下游企业之间传统的采购与供应关系和采购管理模式。这种变化对于已经和正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进入国际供应链网络体系,将是我们需要跨越的最大门槛。

    跨越这道门槛,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企业具有很强的实力,特别是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那么,我国企业采购现状如何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际采购与物资管理联盟理事丁俊发说: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我国企业采购在经历了粗放型集中管理阶段、粗放型分散管理阶段和集约型集中管理阶段之后,正发生着革命性变革:由指令性计划运作变为市场化运作,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采购、生产与销售;加强了采购市场的法制建设,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采购理念、采购流程、采购系统等都在发生巨大变革,运作水平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

    变革成效最突出的海尔集团,按照先进的采购理念,从1998年开始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对所有的物品实行集中采购。采购人员从1000人减少到100人;对供应商进行了优化,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到840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1%;到2002年,世界500强中的44家是海尔的供应商。通过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以及对采购系统的整合,海尔集团采购成本大幅下降:1999年采购成本下降5亿元,2001年下降7亿元,2002年下降10亿元。

    这里,还要提及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江西铜业集团。这个集团从1999年开始,对长期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集团公司物流中心——材料设备公司,将下属六矿一厂及其他企业的物资供应采购权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统一供应,以发挥整体优势,降低采购成本。4年来,材料设备公司不仅确保了全公司生产、基建所需物资的供应,而且降低采购成本累计1.5亿元,降低库存1.87亿元……

    变革是喜人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忧人的:对先进的采购理念认识不清,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不够,特别是信息闭塞、贻误商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总之,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距进入国际供应链网络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接轨”的道路有多长?

    差距是可以缩小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请看——
    就在全球采购大潮涌入我国的同时,我国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先后“走出去”,在国外设立了跨国采购机构,把采购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仅以汽车行业为例:2002年,全行业汽车关键件和零部件共进口46.4亿美元。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长安汽车等实力较强的企业均实施了全球采购战略。特别是一汽集团按照供应链理论的要求,优选供应商,使各种车型的采购成本不断下降,其中轻型车下降14%,中、重型卡车下降24%,轿车则下降了33%,共降低采购成本16亿元。

    成功的事例,往往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它使我们既看到与全球采购之路接轨的艰辛,又自信有能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能力”,就是企业苦练“内功”,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