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文化是物流成长壮大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将物流比作大树,那么物流文化则是树木赖以生存的土壤和肥料。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健壮的参天大树。同样,只有不断地施肥,改良土壤,不断地加强物流文化建设,才能保证物流大树枝繁叶茂,健康成长。由此可见,下大力加强中国物流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国物流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和基础工程。那么,什么是物流文化?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物流文化?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博士生导师、少将,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我国著名军事物流专家王宗喜的这篇文章,会给你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物流文化
(一)什么是物流文化
所谓物流文化,是指物流行业经过长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富有本行业特色且在行业内外产生深刻影响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正确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应当深刻把握以下诸点:一是物流文化源于创造性的物流实践活动。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实现物资有序而可控地流动,一直在进行着大量的创造性实践和探索。如,大禹治水的奇迹、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工程、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发展海外贸易、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以及冯如制造飞机发展航空业,构筑了人类社会一道道亮丽的物流文化风景线。正是人类这种改造自然和社会所进行的大量物流实践活动,才孕育和滋养了物流文化。二是物流文化表现为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流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样也是物流行业长期积累沉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三是物流文化富有物流行业的特色。物流行业不同于从事资源领域和人力领域所进行开发利润的行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它开辟了人们对时间价值、场所价值以及流通加工附加价值的认识,这些都是物流行业的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所积累的智慧结晶。因此,物流文化无不打上深深的行业烙印,闪耀着物流行业特色的光芒。四是物流文化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物流文化是物流活动中典范案例的归纳总结,是由这个群体中卓越人物所发起和倡导,它们对物流活动有着深远地影响,并为物流行业的人们普遍认同,这些文化成果在行业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物流文化的表现形态
物流文化如大海,包容物流万象。物流发展经历了规模较小、条件简陋,以人力作业为主的阶段;经历了规模扩大、设备精良,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阶段;现在正经历着规模宏大、环境优美,以信息化作业为主导的过程。物流活动变化万千,物流文化也随着不断发展变化,并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物流文化表现为物质形态。物流行业长期积累的物质财富是物流文化的外层硬件。如,集中体现系统优化理念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体现技术集成思想的物联网、物流信息系统等。物流文化表现为精神形态。精神产品是物流文化的内层软件,它是物流活动所倡导的且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如,体现全球经济融合的供应链思想,着眼可持续发展的天人合一思想,面向客户需求的服务至上思想;还有反映物流人职业精神的观念、口号、歌曲、文艺作品等,这些精神财富不仅规范了物流行为,而且成为支撑和推动物流发展的源动力。物流文化表现为行为形态。物流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既可以视为一种管理活动,又可以视为一种经济活动。物流文化既可以表现为管理上的行为模式、作业技巧、管理风格和规范,又可以表现为经济上的成本控制、规模效益以及利润最大化,而且还可以将两者综合,表现为对物流各种功能的绩效评价行为。
(三)物流文化的功能作用
物流文化如甘雨,滋润物流万物。物流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人,物流文化的作用对象也是人,通过教育转变人的思想认识,进而影响带动整个物流系统的变革,是物流文化的重要作用。物流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物流文化具有明显的发展指向性,对物流行业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通过确立物流发展目标,引领和带动物流事业的发展;通过社会或者行业内的健康舆论,可以有意识地监督和纠正物流系统运作的偏颇和隐患;通过物流企业先进事例的示范,可以带动其他物流企业,推进整个物流行业的进步。物流文化具有励志功能。通过物流员工之间或物流企业之间建立深厚感情,可以融洽物流团队内部的关系;通过对物流员工的尊重,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严密地绩效评估,可以提高物流员工的工作能力;通过物流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干劲。物流文化具有聚心功能。人气旺则物流兴,物流文化凝聚人心。创立物流学科以及按物流功能设立仓储专业、运输专业、配送专业等,可以建立专业乃至强化行业的归属感;制定物流系统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信息标准以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国内公认机构批准或被国际化标准组织(ISO)认可,可以获得物流行业的认同力;树立共同的物流价值观和理想目标,发扬团队精神,可以使物流员工形成向心的凝聚力。物流文化具有鼓气功能。物流文化是物流行业长期积累沉淀的精神财富,是千百万物流人传承的不朽精神。它感召着物流人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它营造着浓厚的行业氛围,树正气,祛歪风,讲诚信,从而净化人文环境,规范物流行业行为。
二、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的重大意义
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国内物流市场中,加强中国特色物流文化建设,有助于物流行业更好的融入社会经济生活,有助于物流行业充分发挥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从根本上推进中国物流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现实意义
加强我国物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集中反映于以下诸条:
一是浮躁的物流行为,亟须文化来匡正。
由于没有真正理解物流被称作“第三利润或非生产领域第三利润源”的真正含义,有些人便将这种观念生吞活剥地接受下来,轻率浮躁,盲目妙作,大有取物流发展“第一桶金”舍我其谁之势。正是在这种“物流热”的驱动下,一方面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投资热情过分高涨,不经论证便冠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名目出台发展规划,动辄投入几个亿,少则投入几千万,使重复建设的可能性增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也纷纷追风逐浪,根本不顾及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挂牌物流公司参与竞争。华而不实、附庸风雅的物流行为,给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损害。这种现实状况,呼唤着先进的物流文化,亟须物流文化来澄清观念,消除浮躁。
二是缺失的物流道德底线,亟须文化来修补。
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规范以及唯利是图观念作祟,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无序竞争和诚信缺失的问题。有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借机乱收费、乱罚款;有的招投标不规范、“暗箱操作”;有的行业“门槛”过低,准入把关不严,致使企业鱼龙混杂;有的企业之间进行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更有甚者,出现物流、仓储企业私卷货主货物,货运公司收取订金后“蒸发”的事件。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物流行业的形象,而且极大地搓伤了客户的积极性。因此,亟须先进的物流文化修补缺失的物流道德底线,建立健全物流市场法规,倡导诚信之风。
三是粗放的物流管理,亟须文化来规范。
目前,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在18%左右徘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和商业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反映出我国物流管理的粗放与落后。在物流企业组织规模上,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以及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网络化经营;在服务方式和手段上,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在经营管理水平上,普遍对现代物流企业的理念、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缺乏深度的理解,企业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不够合理,难以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因此,亟须物流文化规范行业行为,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低迷的物流状态,亟须文化来振奋。
目前,我国有些物流企业仍然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首先是受“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长期影响。有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其次是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地区和各行业出于各自利益需要割据一方,阻碍了物流的横向联通。第三是不注重培育物流需求市场。个别地区在物流发展规划中,对于物流需求的培养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国内企业的物流需求还没有充分培养起来。第四是物流人才短缺。物流教育和培训还缺乏系统的、生动的、本土化的物流理论支持,物流企业员工业务素质与综合物流业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亟须物流文化正本清源,解决导致物流状态低迷的根本问题,振兴物流事业的发展。
五是粗糙的物流技术,亟须文化来改进。
物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我国的物流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在信息技术方面,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较难,阻碍了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在运输、装卸技术方面,除外贸运输以外,难以实现公铁联运、水陆联运和陆桥运输,与国外在技术及组织上差距较大。在集装箱储运方面,与港口连接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集疏运系统还不完善配套,制约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包装技术方面,包装标准与运输装备、装卸设备、仓储设施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亟须物流文化规范对国外先进物流技术的引进行为,鼓励自主研发,提高技术竞争力。
(二)长远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不仅具有现实针对性,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一是从根基上浇水施肥,保持物流发展后劲。
建设并弘扬有中国特色的物流文化,是建设和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工程,是从根本上为我国物流常青树施肥浇水,对于保证物流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物流文化产生于人类长期的物流实践活动,同时物流文化也在不断地改造物流,壮大物流,使其更具生命力,更加根深叶茂。建设物流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物流精神、价值、理论等关系物流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通过挖掘物流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倡导物流人进步,体现物流职业风格的物流精神。通过确立物流价值,以观流态、考流向、度流量、察流道的方法,充分认识物流的特性,实现化无序为有序、化逆向为正向、化腐朽为神奇,造福人类之目的。通过加强对物流系统、物流战略、物流经济、物流系统工程、物流场、物流一体化、物流接合部、物流动力、供应链管理以及应急物流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并把先进国家物流理论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对于巩固物流阵地,培育物流人才,推动现代物流事业的成长进步发挥着无可估量的支撑作用,促使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青春和蓬勃的发展后劲。
二是从深层次上创新理念,保持物流发展动力。
思想观念创新,是物流行业竞争发展的不竭动力。物流作为与高科技产业、金融业并驾齐驱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外资与国内资本争相进入的战略性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不仅在于管理秩序的规范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对物流深层次理念的创新。只有从深层次上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内物流企业在技术、信息、设施设备等方面落后的局面,立于不败之地。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应当而且能够从以下方面实现创新。系统优化理念,重在从系统最优出发,提高系统诸元的匹配性,实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技术集成理念,重在从先进性和经济性出发,有选择地整合老旧技术和高新技术,集而成之;信息致胜理念,重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消除资源迷雾和需求迷雾;天人合一理念,重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以实现调用有节、开发有度、友好相伴;服务至上理念,重在强调服务是物流之灵魂,在有限的经费开支规模下尽可能地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实现经营绩效的最大化。这些先进物流理念的创新与应用,无疑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物流动力,排解物流运作过程中的阻力,尤其是观念和体制方面的阻力,推动物流事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三是多渠道开发物流资源,保持物流生机活力。
物流是一个开放的复杂人工系统,“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是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扬弃”思想,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诗经》所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意味着大胆地接受外界先进的思想、高新技术以及装备设施,然后择优吸纳和采用。开发物流资源的真意不在于占有和控制物流设施、设备,乃至物流企业,而在于充分利用他人的物流功能,进而充分利用社会的物流资源。因此,建设物流文化的一种重要使命,就是把握物流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多渠道开发物流资源。通过物流文化宣传,可以让更多的物流人懂得并实践这一策略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最好的例证,它通过经济利益的链接,整合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等一系列企业,实现多种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物流资源交易中心”的构建等,有助于盘活国内因“物流热”导致仓储空置、设备闲置、功能错置的物流资源。通过加强政府与企业、地方与军队、国内与国外的物流文化交流与合作,合理开发政府资源、军队资源、民营资源甚至国际资源,构建多层次的社会物流渠道,有助于获得更多的物流资源,为我国物流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三、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物流文化
(一)中国特色物流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是博采众长,彰显特色。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博采众长,彰显特色,就是广泛汲取和吸纳各家之长,加以融会贯通,形成既反映物流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又能够体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特色的精神财富。物流文化具有引领未来物流发展方向的作用。首先,要通过吸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国物流文化体系,以保持中国物流文化的先进性;其次,要系统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其与物流文化的融合,形成既符合中华民族特点,又能推动现代物流事业发展的独具特色的物流文化。
二是诚信为基,服务为魂。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的基本依托。诚信为基,服务为魂,就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把优质高效地满足用户之需作为物流的灵魂,依靠团结协作,实现合作共赢。诚信是服务的前提,服务是诚信的目的。物流文化建设就是要把诚信作为衡量物流企业的一项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物流各个环节的稳定,才能形成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服务是供应链的核心思想,供应链所要实现的就是上游为下游服务,一直到终极客户,这种内涵的精髓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的全过程,都应当坚持以诚信为基础,以服务为灵魂,不断拓展现代物流文化。
三是以人为本,和谐快乐。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快乐,就是通过科学管理调动物流员工积极性和劳动热情,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经营物流的主体是人,和谐快乐则是物流过程的生动体现和高境界追求。首先物流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包括消费者对物质的需要和生产者对利益的需要;其次物流员工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最高层次个人需求的满足感,一种根本性的快乐;第三在物流企业或联盟之间的竞争中,实现双方和谐共赢,达成集体快乐;第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所带来的一种“天乐”。
(二)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的主要着力点
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发建设中国物流哲学。
目前,我国的物流理论与实践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物流文化建设也刚刚起步,要想夯实物流理论根基,必须加强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物流基础理论的核心是物流哲学,只有提升物流哲学层次,认识物流规律,才能永葆中国物流理论长盛不衰。中国物流哲学的基点,是认识和解决物流的基本矛盾,即物资的供需矛盾,供需双方物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数量差异、质量差异、时间差异以及空间差异。当且仅当数、质、时、空四大矛盾完全解决,才是真正完成了物流的本质使命。在物流活动中,违背规律的行为屡见不显,削足适履的本末倒置、见利忘义的非诚信行为、急功近利的浮躁现象、轻率决策的政绩工程问题等等,充分反映出人们对物流哲学规律的认识不足,亟需加紧研究中国特色的物流基础理论。
二是大胆创新,开发物流无形资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物流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有其独特之处。首先,资源无形,易被忽视。由于没有实物形态,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其次,资源无穷,源源不断。典型的物流无形资产如专利、专有技术、经营许可权以及商标等,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反复使用,蕴藏着无穷的资源存量。第三,开发成本低,产出效益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物流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第一位的生产要素。第四,一旦固化,经久不衰。物流无形资产一旦形成并融入物流企业运作过程,必然会产生和积累价值,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开发物流无形资产是物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步骤,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主要途径:一是以丰富物流内涵为主的补白创新;二是以净化物流环境为主的纠偏创新;三是以改进物流方法为主的发展创新;四是以开发物流领域为主的杂交创新。
三是理顺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物流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物流文化,涉及到不同的文化领域和层次,必须要统筹兼顾,理顺各种关系。首先,正确处理中外物流文化的关系。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要围绕我国国情和物流业实际,建设和发展本土物流文化,同时又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家物流理论和技术,为我所用。如物联网、在运和在库可视化技术等。其次,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物流文化的关系。坚持继承优良,保持特色。传统文化是根是魂,物流文化则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孕育的一朵奇葩。对于优良的传统理念,如“天人合一”、“过犹不及”、“和谐”等,应继承发扬,并形成物流文化特色的核心;对于糟粕则要引以为戒。第三,正确处理物流文化与其他行业文化的关系。坚持借鉴对比,博采众长。物流文化与其他行业文化之间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相互借鉴。如,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发展为物流诊治理论,物理学的电场理论发展为物流场理论。都是物流文化创新实践的结果。第四,正确处理物流文化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坚持分清层次,适度应用。物流可以区分为宏观战略层、中观管理层和微观操作层。不同层次的物流文化侧重点不同,切忌不分层次的混用。如“零库存”的先进思想属于微观战术层次,断不可延伸到宏观战略层。
四是推进高品位管理,在实践中创新应用。
高品位管理是相对低品位而言的。低品位管理,依靠挤压员工体力劳动来完成物流任务,倡导加班加点,倡导带病坚持工作,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换取业务成果。而高品位管理恰恰相反,它是依靠开发员工智力启迪员工智慧,依靠科技进步去完成任务,着力打造和谐的育才环境,倡导员工学习技术,激励员工学习科学理论,勉励大家以智慧的双手去开拓去创新,创造性地完成物流任务。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环境,团结互助,齐心合力推动物流企业发展,是高品位管理的思想核心。海尔集团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链”制度,明确每个员工、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市场,他们的下道工序就是用户,就是市场。原来员工和部门的上级,现在也都成为市场。这种管理制度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员工的活力和创造精神,从高层管理者到车间工人,从研究开发人员到贸易采购的业务员,都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海尔每两天一项的专利技术、不断涌现的车间小发明、海尔的新产品推出速度等等,无一不是所有员工创新精神的反映,无一不是这种高品位管理实践的生动体现。
五是百花齐放,多形式的打造中国物流文化。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已经证明,凡是思想活跃,争鸣气氛浓厚之时,科学和文化就繁荣,就发展;凡是思想禁锢,学术沉闷之时,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就受到窒息。中国物流文化随着中国物流事业的兴盛,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机遇期。需要真正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健康的物流文化发展环境。我们要通过开办学术论坛,开放交流中外、军内外物流文化;通过开办公开式的物流竞赛,弘扬竞争文化;通过创办物流文化节,创建物流园、博物馆,弘扬物流文化;通过创办物流文化晚会,创编物流电影作品、物流歌曲、舞蹈,活跃物流文化;通过创编中国物流文化史,丰富物流文化。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打造中国特色的物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