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欣
当全国出现“物流热”时,首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的牌匾已镶嵌在青岛海尔集团的立体库上;当各地大兴土木掀起兴建“物流园区热”时,青岛市找到了建设物流园区、政府却“不投资一分钱”的成功之路。
先天优势,后天“利好”
青岛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青岛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口岸城市,具有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和信息网络。青岛港是我国沿黄海流域和太平洋西岸重要的中转港和国际贸易口岸。目前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居世界前10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都与青岛港开通了航线,集装箱国际线30多条,每月航班达到280多班,200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突破亿吨。其中外贸吞量占总吞吐量的70%,继续保持全国沿海第二大外贸港口地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3.9万TEU,跨入了世界前20强的行列。港口与机场、铁路、公路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通讯网络,为吸引国内外大的专业物流公司投资青岛的物流业,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青岛不仅有一个现代化的港口,而且具备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实力,涌现了一大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大企业集团,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100多种,像海尔冰箱、青岛啤酒、双星运动鞋、海信电视机、澳柯玛冰柜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城市经济布局的调整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九五”期间,青岛对经济结构布局作了战略性的调整,确立了“一体两翼一带”的大工业发展框架。即:在胶州湾东岸的主城区,重点发展污染少、效益高、劳动密集型的都市工业;在高科技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两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车辆船舶、电气设备等现代工业;在环胶州湾及沿黄海海岸工业隆起带,重点发展大型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橡校轮胎、新型建材等基础原材料工业。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布局的大调整,给传统物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企业原有的采购、仓储、运输等物流链格局被打破,迫切希望有相对集中的物流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这就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工业园的建设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大企业为龙头,推进工业园区的集约化、物流化、信息化建设,带动引资新建和老企业“退城进园”。经过5年的实施,已有10个工业园区建成、10个在建和10个准备开工。到“十五”末,全市将形成40个左右具备特色的工业园,销售收入占到全市的60%以上。这些都呼唤现代物流为之服务、为之助力。
学习、消化,稳步推进
青岛市发展现代物流的自然条件和经济优势现在更加明显了,也不妨说,现在的这些“优势”是近几年该市重视发展现代物流的积累性结果和成就。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技术,该市的有关部门就做了大量学习、宣传和发动工作。这里似乎应该提及青岛市发展现代物流规划的智囊人物、该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宇礼。这位1976年从青岛港务局调入政府机关、与综合交通管理打了26年交道的实干家,多年来潜心钻研现代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体会,对青岛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步骤、方式、侧重点和整体部署等,都形成了较为清晰又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成为青岛市物流建设的领导中坚。1998年,青岛市提出“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把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作为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目标。建设区域性的航运中心,发展现代物流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人们说,发展现代物流为青岛“以港兴市”发展战略赋予了更新、更明确、更先进的内涵和标准。
1999年1月份,青岛委托上海交通运输协会专门为青岛举办了一期现代物流的研讨培训,组织了海尔集团、青啤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和交运集团、青运公司、山东外运、青岛民航站等运输企业的领导参加。同年11月份,他们又组织了青岛的“十大”、“十强”、“十高”企业及驻青岛的中外船运公司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邀请国际物流专家进行了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的高级讲座。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习和掌握推行现代物流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青岛力抓现代物流的试点工作,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原则,成立了试点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经过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在全市企业中开展物流工作树起了活生生的榜样。以点带面,青岛物流工作稳步推进。
由“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
青岛市在抓物流工作试点时,创造海尔、青啤等企业物流的成功范例,也为整合社会物流提供了借鉴。
很多人都知道海尔在业务流程再造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却很少有人知道海尔在进行“物流革命”时,还承担着为青岛市企业“开路探险”的重任。当然,海尔物流成功的实践,示范效应已远远不局限在青岛地区了。但在当时,海尔物流方面的运作,在青岛地区还是惊世骇俗的。
啤集团成立了由销售、财务、仓储运输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物流工作班子,制定试点方案,从抓啤酒新鲜度管理入手,以时间控制为标准,建立了高效的成品物流控制系统,形成了能对市场快速反应的配送体系。当年的产品销售量大幅提高,存货资金下降500万元:仓储面积下降,仓储费用下降187万元,仅青岛市周转运输费用就降低了189万元。而与此同时,青啤市场销售的产品新鲜度大为提高。青岛及山东的消费者可以喝上当天的酒、当周的酒;省外市场如东北、广东及沿海城市的消费者可以喝上当周酒、当月酒。
青岛在发展“企业物流”的同时,十分注重构建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用王宇礼副主任的话说,这叫做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转化,他们以此作为推动物流的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从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入手,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重点搞好以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为主的企业物流;推进以批发、仓储运输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物流系统,逐步将单体物流组合成相对聚集、布局合理的中心网络。具体目标是,大中型公交企业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部实现物流创新,争取在全国率先培育出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实践已经证明:用“企业物流”推进“物流企业”培育和发展的方式是成功的。记者日前在青岛得到的消息是:海尔物流已成为日本美宝集团、乐百氏的物流代理,同时与ABB公司、雀巢公司、万家香酱园、伊利奶粉的物流与配送业务也在顺利进行。另外,海尔物流与中国邮政开展强强联合,使配送网络更加完善,为更多更好地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奠定了基础。最新消息还表明,青啤与深圳招商局达成协议,青啤的物流业务全部转交给招商局的物流公司去做,其所属运输公司己与招商局合资,开始向第三方物流过渡和发展。
在今天,无论给中国物流市场增加供给还是提供需求,只要高质量且大规模,都是对中国物流发展的贡献。
物流园区:借势、借力和推动
在推进“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化、推动物流社会化进程、争取在全国率先培育出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同时,青岛不失时机地提出,要在“十五”期间,建设6个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以最终形成多层次、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青岛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引起了业内人土的广泛关注。这6大物流园区:一是依托前湾港的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四大货种及铁路、公路集疏运网络,建设前湾港物流园区;二是依托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企业集团千口开发区的优势,建设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三是依托粮食、化肥、纯碱等货种建设老港物流园区;四是依托青岛航站,建设为航空物流提供各种服务的航空物流园区;五是按照公路主枢纽规划,建设为公路运输提供仓储、配载、信息等服务的综合物流园区;六是在高科技园建设为城市服务的货物配送物流园区。
青岛市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加快发展。王宇礼举例说:在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企业邻近地区,中国储运总公司建立了专门为这些大企业提供物流与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青岛经委等有关部门与中储大力配合,政府有关方面大力协助,使中储物流园的建设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前湾国际物流园是一个颇有“青岛特色”的例子。这个物流园由市政府规划占地1400亩。而具体运作交由特地组建的前湾国际物流园有限公司实施。园区的路、水、气、电等基础设施以及保税仓库、办公楼等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并由物流园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在园区进行招商。现在,园区用于物流运作的地块己被马土基、伊藤忠、韩进等国际著名公司和中外合资物流公司“瓜分”一空。而且这些外来物流企业热情很高,甚至提议要求签约30年。字王宇礼副主任说: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我们的职责是协调物流园区与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关系,推动各有关方面齐心协力把园区的事情办好;而不是要政府部门作为投资主体去搞物流园区的开发、招商和经营,那是费力不讨好的傻事。不用投资一分钱就能把物流园区的事办好,政府部门何乐而不为呢?无论搞企业物流还是搞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市场都是第一位。
目前,全国各地大兴土木搞物流“项目热”、“物流园区热”,相比之下,青岛政府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发展物流的工作思路和作风更显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