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考试| 物流案例| 物流培训| 物流论文| 物流法规

“物流”与“物质”(上)——关于物流的哲学思考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12-25 16:15:00 网络

导读:本文主要就物流与物质的概念、物流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与精神及物流文化、物流哲学对物流发展的指导作用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韩功华 

  本文主要就物流与物质的概念、物流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与精神及物流文化、物流哲学对物流发展的指导作用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对物流背后的,尤其是精神层面的,能够对物流人进行一般性价值指引的哲学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从哲学本体论、哲学方法论、哲学价值论等三个角度对物流发展的具体指导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由于物流哲学的研究几乎还是一个空白,所以本文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物流人能够重视物流哲学研究,并将之应用到物流文化建设、物流理论研究、物流规划实践等领域,为我国物流发展提供系统的、哲学层面的理论指引。 

  我们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世界同样是物质的,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实就是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物,首先人应该学会如何生存。而人要生存就离不开有必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哲学上的物质是包含具体的物质和抽象的物质,是对二者的概括和再抽象。正如列宁所言: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流所讨论的物质是具象的,物流是现实中可见的物质流动,是一种具体的存在,人可以凭感觉来加以理解。 

  “物流”与 “物质”的共同之处就是二者都有物,物质与精神相对,我们在看到物的时侯不能忽略人的存在,否则物质和物流都变得没有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可以说贯穿于物流以及所有与物流关联行业的所有行为和过程之中,需要我们物流人从人的高度去理解。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物流业成为具有灵魂的崇高事业。下面从哲学上就物流与物质这对概念及其关系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 关于物流哲学思考的价值 

  关于什么是物流,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4年已更名为“供应链管理协会”)2000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源头与消费点之间的高效(高效率、高效益)正向及反向流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而对于“物流业”,我国刚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认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作为一门学科,在分科时是作为理工类学科而存在的。在众人眼里,物流是刻板的,客观的。在众多的物流人眼里,物流就是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物质的简单位移。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就会立即感觉到作为表象的物质移动,其实有内在的需求牵引,而需求是活动的,是不断变化的,是具有精神内涵的,因此我们说,在某种意义上,物流也是一种精神的流动,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传输。故而,我们说物流的本质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混合体,是一种必然的存在。那么,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物流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可以说价值很大,有现实的价值,也有精神的价值,是治疗物流人灵魂深处孤独的良方。 

  毛泽东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是随着物质的丰富,人的精神就会变得充实,二者并非成正比,有时恰恰相反。这个结论不仅有实践的依据也有理论的根据。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出这样一个哲学概念,即“异化”。所谓的异化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们人类所追求的、创造的物质文明却越来越走向人的反面,与人的本质、与人的最初设想背道而驰。在马克思看来,对象化是异化的前提。马克思指出:“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化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8年版,人民出版社,第42卷,第91页)作为客体的劳动产品,一经产生就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有与主体相分离、相对立,才有客体的客观存在,这本身并非异化。紧接着,马克思写道:“只有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这时的对象化表现为异化。在这里,异化不仅表现为对象化所具有的主客观相对立、相分离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这种对立具有明显的敌对性质,主体反过来被客体对象所控制,从而表现为对对象的丧失。这里不妨举两个例子,我们说手机是人类技术智慧的结晶,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但是也正是手机,使得人类对手机产生了依赖,而且是对信息交流要求越高、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大,如果让你一周不用手机,你会感觉到惶惶不可终日,总是感觉患得患失,害怕错过重要的信息。再比如,电是人类发现的重要能源,初衷是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但是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被应用于处照明之外的用途,比如没有电,电脑就不能使用;没有电,地铁就不能行使;没有电我们的冰箱就不能制冷;没有电,我们的空调也无法调节室内温度;同样没有电,我们就难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没有电,我们的手机也无法充电,当然也就无法使用,诸如此类等等。所以,2007年纽约大停电也仅仅是一个多小时,但对市民的生活却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人类原本是想用电来造福人类的,但后来人类却受制于电,以至于无法离开电,必须接受电的“奴役”。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人类创造了奴役自我的物质文明,并且越是发展,这种物对人的奴役就越严重,其实也就是物的异化越严重。那么,是否因此就不发展了。当然不是,而是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有意识的注重人。这里需要强调“有意识”,因为在创造物以及与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作为与客体的物相对的主体,会渐渐被物所影响,甚至是同化,这样人的面孔就会逐渐变得像物一样的刻板和机械,导致今天,微笑这一在原始社会是人本能的习惯都要加以学习,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普通人与物打交道需要有意识的避免被物化,做到更加注重人,而整天与物流行为包括物流规划打交道的物流人就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修养了。而人恰恰是哲学上主体性的体现者,是一切哲学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所以,我们从哲学的视角去探讨物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就是要解决物流人的心灵问题,是解决心灵归宿的问题,是物流人灵魂深处的需要,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二、 “物流”与“物质”的关系 

  虽然二者都有物,但是正如文首所言,二者还是有很多区别的。首先,物流所涉及的“物”是物流学上的一个名词,而“物质”则是哲学上的一个范畴,因此二者所言物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有所不同的。作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其外延要比物流的物要广,内涵也比其丰富的多,但是物流中的物是包含于物质的内涵之中的,因此二者是有重叠部分的。哲学上的物质不仅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物质实体,也包括抽象的物,而物流中的物只包括具体可感知的物质。 

  物流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需求引导下的物质运动。因此,物流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具体来说二者具有如下一些关系: 

  首先,物流离不开物质。说到物流,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物质实体,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物流,但却存在没有物流的物质。因此,在考虑物流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与物流相关联的物质,而不是漫无目的去思考物质本身,这是在做物流研究以及物流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其实,这就是世界的普遍联系在物流领域的具体体现。 

  其次,物流是人为的运动,物质则是人为运动的客体。物流有主体的参与,而物质运动则分为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其运动的范围要比物流宽泛。区分二者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更好把握物流的特性,强调其另一个侧面,即人性的一面,这样物流人不管是在搞物流研究,还是从事物流规划,都会因为有了灵魂而获得新生,并且对于一个从事物流规划的企业,也会因此对物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为构建一个内涵深刻、影响力久远的企业文化奠定良好的哲学基础。 

  最后,物流是一项人的事业,而物质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物流是一种事业,是一项关乎人和人类发展的事业,离开物质是不行的,但是有了物质,没有运作物的主体,没有主体的需求,同样也不会有物流。因此,就两者关系而言,物流与物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彼此不可分离。我们惟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理解物流的物流人。 (未完待续)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物流人物 物流网评 物流专题

抱团发展 谋求共赢
抱团发展 谋求共赢
自2016年“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我国物流业的外部环境与过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复杂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如何“..[详细]

物流法规 物流数据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16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老旧..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的决定》已于2017年5月17日经第8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详细]

物流学院 考试 | 论文| 培训| 案例

2017年助理物流师考试《商品运送》知识点2
2017年助理物流师考试..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社会化大流通与之相匹配。商品流通的社会化自然要求物流的社会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