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物流是伴随着商品流通的产生而出现的。并且自始至终构成商品形态变化这一形式下的物质内容。其作用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物流是保证商流顺杨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我们知道,在商品流通中,商流的目的在于变换商品的所有权(包括支配权和使用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变换过程的具体体现。没有物流过程,也就无法完成商品的流通过程,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物流能力的大小,包括运输、包装、装卸、储存、配送等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决定着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如果物流能力过小,整个商品流通就会不顺畅,流通过程就不能适应整个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就会大大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持续增长。因此,自古以来,就很强调“货畅其流”,这是很有道理的。
(二)物流是开拓市场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市场的发展广度、规模、方向。从市场发展史来看,正是由于商品运输方式的变革为近代世界市场的开拓创造了物质前提,在16世纪前的长时期内,原始的商品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使国内贸易难以发展,海上贸易很难进行,从而使国际市场难以扩大。16世纪后,随着商品运输工具的改善和新船线的发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场中要扩大自己的市场开拓能力,就必须重视物流的改善,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失败。从国内市场来看,物流状况直接影响市场商品供应状况,并且接制约着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
(三)物流直接制约社会生产力要素能否合理流动,直接制约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水平,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由于商品具有二重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一基本特征,使商品的流通范围和流通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品使用价值本身特性的强烈制约,从而反过来对商品生产的增长速度和产品的商品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水果保鲜,在高水平的储存技术没有解决以前,水果的流通时间就有着很大的限制,特别是某些易腐的水果品种,其保管期往往只有几天时间,从而对流通的范围和速度形成近乎苛刻的制约条件。这时水果生产的增长和商品化程度便不能不,为物流状况所决定。我们还可以从我国农村商品生产中看到很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要由物流状况来决定的例子。很多农副土特产品在运输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只能白白地烂掉或者全部或部分地被生产者或自己所消费,而无法转化为商品进入流通过程。这就说明资源优势由于物流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转化为商品优势进入流通过程,可见物流的组织状况已经构成制约生产的发展和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四)物流状况如何,还对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制约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于物流的费用支出已越来越浩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对各种产品物流费用及其在零售价格构成中的比重的分析,看到了物流中存在的巨大潜力。物流被视为同人力、物力这两个利润来源并列的“第三利润源”,被视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商业企业的物流费用大约占到流通费用支出的30-50%。具体到某些产品细化肥,燃料煤等,所占的比重还要大些。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物流损失每年不下百亿元,这既说明了物流对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也表明了组织好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之,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更好地发挥物流的职能,对我们加速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