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莫重于尊师。每到教师节,学生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今年,一种可等同于现金使用的教师节礼品卡格外火爆,让这个充满敬意的节日变味。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们在收礼与不收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专家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打破无奈的“潜规则”,莫让金钱玷污了师生之情。(9月9日《京华时报》)
转眼又是一年教师节,似乎每到这个时候,总是能看到舆论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关于教师节变送礼节的消息,甚至有家长发出了“反正我接触的圈子,十个人当中,八九个都送”的感慨,而执笔者的态度,自然以批判为主,口诛笔伐者有之,呼吁政策监管者亦有之,更有甚者,直接要求取缔教师节,你送礼,我就抽掉你送礼的借口,当真是“一劳永逸”,一了百了。
中华自古是礼仪之邦,读书人嘛,尤以尊师重道为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可见一斑。及至今日,很多行业或消失于历史,或载沉载浮不复往昔盛况,只有教师这个最古老的行业还是走在风口浪尖上,承载着学生的尊重、家长的礼遇和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非议。
平心而论,为了表达对于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的感谢,学生和家长在佳节之际略备薄礼以表心意本已无可厚非,所谓政策监管乃至取缔教师节之说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然而之所以年年都闹得如此沸沸扬扬,问题就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风气的转变,这“心意”的表达也渐渐地变了味道,家长不得不送,老师不得不收,再加上确有部分教师不自知不自重,恬不知耻地利用家长的盲目心态收礼敛财,导致了送礼歪风横行,相关部门屡禁不止,家长教师双双受困。
其实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束脩”情结并非不可理解,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也是在助长不正之风,更是对老师的不理解与不尊重。孔子的一句话事实上也代表了大部分教师的立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里的束脩便是拜师贽礼。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古人的“束脩”放到现在,其实是相当于正常的工资,而其他零星谢意,往往也只限于鱼肉之类的家常物什,仅拿工资尚且“未尝无诲”,红包礼单之利,便略显多余和可笑了。
然而,将这种现状完全归咎于“师德沦丧”,对整个教师群体来说却是不公平的。其实,对于大部分老师而言,一句祝福的话,一张自制的贺卡,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都是他们一生的珍藏,比任何礼物都要珍贵。更进一步来说,若不是学校存在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若不是班级存在实验班和普通班之分,若不是老师存在师资配置不均等问题,相信家长自然也就不会去想请客送礼云云。因此,与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指责全体老师,倒不如在根本问题上下功夫,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完善社会教育资源,让人人都能进重点校、重点班,釜底抽薪,其乱自败。
(文/快雪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