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学院 >> 贸易研讨 >> 投资报告 >> 正文
德国对华投资现状及趋势分析

www.jctrans.com 2005-6-18 9:40:00  贸研院子站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德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目前德国对华投资仅占德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左右,与两国间的重要贸易伙伴关系极为不相称。近年来,德国国内经济发展持续乏力,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外,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跨国投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都为我因势利导地更好吸引德国对华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外资注入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年均9%的持续快速增长。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持续二十多年的“经济奇迹”大致得益于三点:一是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低生产成本;二是日益庞大的内需市场;三是长期贯彻实施的吸引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经济发展战略。

  1979年至2004年,共有约560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1995至今的十年间,平均每年有420亿美元的外资进入中国。据计算,每吸引1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9至1.6个百分点,如果中国自2002年起每年增加的500多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减少一半,则中国经济将难以保持目前的高速增长。外资注入对于加快本土工业的现代化改造,改善经济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实现我国“振兴东北”及“西部开发”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高速增长的世界经济有利于新一轮跨国投资热的形成

  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高达4.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5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将进入整合期,预计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也应保持在4%以上。可以说,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2年增长1.8%,2003年增长2.5%的两年起跑期后,目前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

  2004年,全球外贸总量增幅超过8%,远远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升温。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范围的跨国投资在经历了2000至2002年连续三年下滑后,于2003年呈现3%的增长。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2004年中期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向低成本劳动力国家的转移还处于启步阶段。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04年底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指出,目前跨国企业并购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可以说,目前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保持在较低水平的利率、世界主要股市价格的持续走高等因素都预示着新一轮跨国投资热潮的形成。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04年初在335家跨国企业中进行的投资意向调查显示,未来跨国公司理想的投资地依次是中国、印度和波兰。最希望进行跨国投资的产业依次是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及机械工程业。该报告还显示,跨国公司对于跨国服务领域投资也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该报告认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投资将逐渐被信息技术领域及研发领域等资金和技术密集性投资所代替。70年代初,全球服务领域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的25%;200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60%,总额达4万亿美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5年初的报告指出,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比如,OECD三十个成员国全部就业人口的70%从事于服务业领域。OECD也敦促包括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地区-欧盟在内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全面开放服务业市场。

  三、德国对外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亚洲正越来越成为德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亚洲及东欧等新兴经济国家的迅速崛起使之成为吸引德国跨国投资的热点地区。如果将德国投入亚洲新兴国家的资金与投入东欧及拉丁美洲新兴国家的资金相比,可以看出,截止到90年代末,德国对亚洲的投资是非常少的。德国对于新兴经济国家的投资占其海外总投资的14-15%,而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资金流向亚洲新兴国家。目前,这一情况已有根本性改变,过去几年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也削减了德国对这一地区的投资热情。东欧一些国家于2002年底结束的私有化项目明显减缓了德国及其它西欧国家对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亚洲国家相比,德国企业也普遍认为,东欧国家原材料质量及前期产品的质量不高。但必须指出的是,鉴于东欧国家的地缘优势及相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充足的劳动技工使得该地区仍是未来德国的投资热点。德国WestLB银行对德国股市(DAX)37家企业做的调查显示,德国工业最希望投资的国家依次是中国、波兰、捷克和匈牙利。

  (二)中国已成为德国对亚洲地区投资的战略中心

  鉴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拥有世界人口的45%,潜力巨大的亚洲越来越被德国投资者所看重。如果抛开日本不谈,中国大陆则是1997年以来对德国最具投资吸引力的亚洲地区,其次是作为金融及转口贸易中心的香港和新加坡。9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对外投资的3%流入新加坡、香港、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泰国、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如果加上中国,则德国对亚洲的海外投资额占了其海外投资总额的4%,如果再加上日本,则德国对亚洲的投资总额占其海外投资总额的5-6%。

  世界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2004年末在世界前1,000家大公司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将在未来加大跨国投资力度,而跨国投资的一半以上将进入中国和印度。目前,德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迅速升温,德国经济界开始将印度纳入继中国之后的亚洲新兴热点投资国家。应该指出的是,印度与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尤其是吸引德资方面还未构成竞争地位。印度主要吸引的是包括信息技术及研发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外资,其主要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水平较高和英语语言。相对于服务业对外投资较少的德国,这些优势更能够吸引英国的投资,而德国对亚洲的投资一直倾向于传统的工业领域。德国媒体对印度在经济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及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表现出的迟缓也多有批评;比南非更为恶化的艾滋病蔓延情况也引起了德国经济界的关注。

  四、德国对华投资现状及特点

  (一)德国对华投资现状

  2004年,按德方统计,中德双边贸易额为535亿欧元,比2003年增长了24%。对中国而言,德国是欧洲最大,世界第六大贸易伙伴。对德国而言,中国是世界第9大贸易伙伴,是欧盟之外的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德双边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往来为双边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特性在中德经贸关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过去三十年来,德国对外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势头。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字,2000至2003年间,德国对华投资额分别为8.3亿、9.6亿、9.9亿和19.9亿美元,截止2003年底,德国经济界对华投资总额约为79亿欧元,德国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七大对华投资国。截止到1995年,德国对华投资总额为8亿欧元,短短九年间,德国对华投资总额增长了近十倍。2004年德国对华投资合同外资金额比2003年增长了64.1%。可以说,近年来,德国对华投资呈现明显的数量大及增长快的特点。

  但从国际范围来看,德国流入中国的直接投资相对较少。尽管德国目前是欧洲对华最大的投资国,德国对华投资总额仅占了德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及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不足4%(2003年)。其对华投资仅相当于美国和日本对华投资的五分之一,甚至远远落后于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对华投资。中国入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对华投资,因为从2000年至2002年,德国对华投资几乎维持在德国对外投资总额1%的水平,2003年上升到1.2%。据德国联邦银行统计,长期来,德国对外投资集中于美国和欧盟地区,两者各占了德国对外投资的40%。1995年至2001年间,德国对美国投资一直呈增长趋势,而对欧盟地区投资呈下降趋势。目前,对两地的投资趋势几乎持平。

  (二)德国对华投资主要特点

  1.德国对华投资主要来自大型制造业企业

  德国DAX股市前30名德国大企业中有23家在华拥有投资。截止2002年底,80%的德国在华投资企业主要来自工业领域,尤其是汽车和电气工业,其次是化工及机械制造业。德国西门子、拜耳、巴斯夫及大众等公司都在中国拥有巨额投资。德国服务业对华投资仅占3%,但随着中国入世后的服务业市场的逐渐开放,德国服务业企业对华投资也呈上升趋势。目前,一些大型德国服务业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批发零售业的麦德龙(Metro)、保险业的安联(Allianz)、物流业的德国邮政公司的子公司敦豪(DHL)、旅游业的TUI公司以及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型银行等都开始抢滩中国市场。

  估计10-20%的德国对华投资来自于德国中小企业。也就是说,目前,德国对华投资主要还是来自于德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在中国平均有10年经营经验的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常常投资于大型项目,并有从合资企业向独资企业转变的趋势。据德国经济劳动部统计,预计到2006年,德国六家大企业,包括西门子、大众、拜耳、巴斯夫、蒂森克虏伯及英飞凌,对华投资总额将达79亿欧元。

  2.德资在华表现出很强的地域密集性

  德国对华投资的特点之一是投资地点相对集中,80-90%的德资企业集中在三个沿海地区,一是长江三角洲;二是东北重工业区;三是珠江三角洲。由于政治中心的原因,德资企业一般都在北京设有代表处。

  (1)长江三角洲-德资汇集的中心

  上海对于德资企业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从数量上讲,在长三角的德资企业占德国在华企业的30-60%。几乎所有在华大型德资企业都在上海设有代表处。尤其是德资服务性企业常把上海作为进军中国的首站。比如,所有在华的德资银行都在上海设有办事机构。全球物流巨擘德国Schenker公司在上海设有物流中心,德国大型批发零售商麦德龙在上海开设了第一个其在华的超市。西门子、博世、蒂森克虏伯、德固萨的在华总部都落户上海。德国大型化工企业巴斯夫、拜耳也在上海漕泾投资大型化工项目。在长三角还有巴斯夫公司在南京建设的大型一体化化工项目,以及德国博世公司在无锡设立的合资企业。上海地区对德资企业的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A、相当完善的基础设施(海港)
  B、靠近客户(上海是中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
  C、成功地对外树立了开放的形象(上海已经具备了与香港竞争和实力)
  D、工业中心的吸引力越发明显(众多配件供应商云集)
  E、众多德国商的集中已使上海对德商更具亲合力。

  (2)东北工业区

  德国企业在中国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地区的传统重工业城市,还有辽阳及沈阳。德国企业在此地投资的常用模式是与大型国有企业成立合资企业。该地区吸引德国企业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如石油、煤炭及铁矿。西门子公司在长春、蒂森在辽阳和大连、BMW公司在沈阳设有生产厂。

  (3)中小企业看重珠江三角洲

  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德国企业相对较少。但也有几个德国大型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如蒂森公司在深圳和广州设厂。德固萨在广西南宁设厂。奔驰公司在福州设厂,林德(Linde)公司在厦门设有天然气项目。

  德国企业在珠江三角洲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是当地原本就缺乏重工业,而是中小企业集中,多为电子企业,纺织企业。90年代初以来,香港及台湾的资本在此地投有巨资。但目前,德国经济界也开始将目光转向该地区,如德国Altana化工公司已经在该地区建立了几个生产厂。

  (4)中国西部

  目前,中国西部吸引的外资的三分之二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西部投资的中心地区是西安和重庆。德资企业在中国西部几乎尚未涉足,但这一情况也在逐渐改变,如德国英飞凌公司在西安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

  五、目前德资进入中国的主要动机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对德国商家的吸引力

  1.巨大的销售市场

  不论是已经活跃在中国的德国企业还是计划到中国投资的德国企业都认为中国潜力巨大的销售市场是吸引他们到中国投资的第一因素。2001年,中国已经有7600万购买力强的消费者(指不必将大部分收入支付饮食和住房的人口),这一数字已经接近德国的总人口。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十倍。

  2.成本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吸引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丰富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随着国际竞争的白热化,成本压力驱使着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向中国投资。从制造业占德国对华投资领域的份额可以看出,德国企业已经将中国视为具有低成本优势的“海外装配车间”,尤其对于那些出口型的制造业企业。

  3.中国入世为外国投资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入世成为吸引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中国履行入世承诺使得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更加与国际市场接轨,作为销售市场的潜力也随之完全释放。中国连续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都成为吸引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估计2008年中国奥运建设将投资240-350亿欧元,主要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正是吸引德国大型工业企业的项目。

  (二)德国对在华投资的主要顾虑及遇到的困难

  1.德商对中国的信息安全及法制连续性存有担心

  阻碍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问题是法制连续性上的不确定感。这表现在对知识产权没有足够的保护,还表现在频繁变更的法律法规。其次是市场缺额透明度,企业难以获得客户结构、客户意见以及供货网络等足够的市场信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间的差异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也导致外国企业难以获得正确的市场分析。中国内部存在象东西欧间的差距,外国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市场计划。

  2.高昂的投入成本

  除了地方保护主义、日趋昂贵的物流成本以及官僚主义造成的负担以外,目前中国电力以及原料成本过高也导致德国企业利润受限。2003年,中国用电需求上涨了15%,而电力供应能力仅增长了8%,这造成了中国电力短缺严重,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的用电量。部分地区的企业无法正常生产。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也导致原材料紧张,铜、铝、锌的需求量2003年下半年以来大幅度增长。

  3.中国市场上白热化的竞争

  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同时也带来了中国市场上的竞争白热化。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者一般都比德国企业更早的进入中国市场。因为德国企业,甚至是欧盟企业对华投资额比起其它亚洲国家对中国投资很少,也落后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德国在中国市场遭遇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这里吸引了三分之二的外国投资。

  德国企业一般都在市场的上游与美国、日本及韩国产品展开竞争。在市场中游一般是台湾企业。市场下游一般是本土的中国企业。对于想进入市场下游产业与本土企业竞争的德国企业而言,竞争是残酷的。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技术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可以说,已经牢固控制着下游产品市场。在一些极具吸引力的经济领域,比如汽车业、手机业以及房地产行业,中国当地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也迅速成长,这也导致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的利润下滑。

  六、未来德国对华投资趋势分析

  (一)追求成本优势的德国海外投资趋势及由此带来的“中国投资热”

  成本压力越来越成为迫使德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根本原因。一般而言,企业的海外投资动机有三点:一是开拓新的销售市场;二是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有效利用现存的原料或配件供应关系。为了从世界经济繁荣中最大限度的获益,企业必须在国外建设销售、服务、维修等等设施,这种投资方式能够促进国内的生产及就业市场,所以开拓新的销售市场一直是德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但根据德国工业联合会2004年9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投资方式已经成为迫使德国企业海外转移的最主要原因。九十年代,德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是美国。目前,中国已成为德国制造业企业未来5-10年间的重点投资地区。

  德意志银行2004年9月对DAX股市排名前30位的德国大型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10年的未来六年间,德国大型企业对中国大陆地区投资额将超过100亿欧元。罗兰贝格公司和德国亚琛大学2004年8月出版的调查报告显示,90%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计划未来5年内向国外转移部分生产基地,目的地主要集中于中国和东欧。德国安永(Ernst & Young)会计师事务所2004年9月发布的德国200家汽车配件生产商未来投资意向调查显示,未来10至15年间,75%的德国汽车配件商计划在中国投资建厂。

  (二)预计未来几年德国大型企业对华投资将进入整合阶段

  鉴于德国大型企业已经对华进行了大规模投资,预计未来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大型项目数量将减少。根据在德国23家大型企业中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到2010年,德国大型企业对华投资将增加180-200亿欧元。但是许多大型企业的对华投资计划是分期进行,并且采用的是项目自筹资金的办法,也就是说,项目在中国盈利后,再将盈利投入中国市场。如果项目不能持续盈利,那么这些大型德国企业的对华投资计划将中断。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越来越的德国企业计划到中国投资。2003年度,对华投资额已经占到该年度德国对外投资总额的6%。而90年代中期,对华投资额仅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的1.2%。德资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呈上升趋势。据联邦银行的最新数字显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从1995年占德国海外总销售额的0.5%上升到2002年的1.5%。

  (三)德国中小企业对华投资潜力巨大

  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德国有近400万家企业,其中99%是中小企业。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有近1500多家德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在该领域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促进德国中小企业对华投资是进一步促进德国整体对华投资及提高德国对华投资水平的关键之一。

  (四)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欧及亚洲地区转移研发中心

  德国工商总会(DIHK)2005年3月向1,600家研发密集性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企业向海外转移研发中心正悄然形成趋势。这一结论的根据是,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的被调查企业中,有三分之二认为,他们在海外的研发中心能够享有比德国更好的发展环境。调查显示,15%的德国研发密集性企业已将研发中心移往国外,还有17%的研发密集型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研发中心向国外转移。德国企业向国外转移研发中心的最大诱因是配合生产基地的转移,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其次是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力成本、享有灵活的工作时间以及较少的官僚主义。

  至于转移目的地,目前,47%的被调查的企业希望向原欧盟15国转移研发中心,计划向中东欧国家转移的企业占31%,有28%的企业计划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转移研发中心。

  据德国基金联合会的统计,2001年,德国企业的国外研发投资总额约为119亿欧元。近几年的统计显示,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升高。

  作者:商务部驻德国经商参处
我要说两句    
物流问答】【物流信誉】【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综合报道
·芜湖港以特色“物流事业部”促物流大发展
·北京:民警扮物流人员擒货主
·广东:上半年深圳物流业外商争相增资
·华尔街新游戏:干散货海运FFA交易
·包装与物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流信息化稳步推进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JCtrans:中国站English
JCtrans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