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强国,2003 年 GDP 总值为 5209 亿美元,排在全球第 12 位,人口 4860 万,早在 1967 年就加入了 GATT,1996 年 12 月成为 OECD 成员国。在东亚金融危机影响下,韩国经济一度陷入困境。随着近年来经济的恢复,也逐步加强了同东盟的对话合作。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拥有 5.4 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近年来,东盟经济已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从 1999 年起,GDP 增长率超过 3% 而东盟 5 个新成员国 GDP 增长率则达到 6% 以上,越南更是保持 7% 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区域合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韩国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同时与日本、新加坡、智利建立了自由贸易区。目前,韩国与东盟正准备建立自由贸易区。
一、韩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
韩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的,1989年 11 月首次建立了部门之间的对话。之后,成立了韩国-东盟联合部门合作委员会 (JSCC),作为促进政府间合作的重要渠道,最初合作的领域局限于贸易、投资、旅游。1990年,又成立了韩国-东盟特殊合作委员会 (SCF),由韩国-东盟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1991 年,韩国-东盟进入了全面对话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韩国-东盟对话会议的举行。此后,韩国积极参与东盟事务,包括东盟区域论坛 (ARF) 韩国-东盟对话、部长会议等。金融危机后,韩国对与东盟合作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在 1998 年河内“10+3”峰会上,韩国总统金大中提出建立东亚工作小组 (Asia Vision Group,AVG),来考虑东亚合作的未来。在 2000 年新加坡“10+3” 峰会上,针对该工作组,建立了东亚研究小组,负责评估东亚工作小组的报告,提出新的建议。近年来,韩国-东盟合作领域除贸易、投资、旅游外,已扩展到科技、人力资源、环境、文化、私人部门、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为推动双方合作,韩国与东盟之间建立了两项基金,包括韩国-东盟特殊合作基金 (Special Cooperation Fund,SCF)、韩国-东盟面向未来合作计划基金 (Future Oriented Cooperation Program Fund,OCP)。在这些基金中,韩国贡献了较大的比例,如早在 2001 年 11 月时,韩国就向特殊合作基金提供了 1676 万美元,向面向未来合作计划基金提供了 500 万美元。
在中日相继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 2003 年 10 月韩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同意加强对双方经济关系进行研究,韩国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2004 年 3 月8-9 日,双方在雅加达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了首次专家会谈,4 月 16-17 日又进行了第二轮会谈,对自由贸易区谈判的领域、程序等进行了商议。截至 8 月,双方进行了五次会谈。双方将于 11 月在老挝召开的韩国-东盟首脑会议上提交研究报告。
在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议过程中,东盟表现出了较大的积极性。今年 9 月在印尼召开的“10+3”经济部长会议上,东盟建议 2005 年开始与韩国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争取 2007 年达成一致,2009 年对非敏感商品完全取消关税。韩国则表示认真考虑东盟的建议。
二韩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
1. 韩国与东盟是重要的贸易伙
伴根据韩国海关的统计数据,韩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在 1988-1996 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 22%。1995 年为 281 亿美元,1996 年突破 300 亿美元,受东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1999 年又下滑到 300 亿美元之下,2003 年达到 386 亿美元的最高值,1995-2003 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 37%,韩国对东盟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但是顺差一直在缩减。到 2004 年 9 月,东盟国家中,韩国对新加坡出口额最大,其次为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等;韩国从印尼进口最多,其次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盟是韩国的第五大货物贸易伙伴。2001 年,韩国十大出口市场中包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十大进口来源地包括印尼、马来西亚。
东盟秘书处的数据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韩国是东盟的第六大出口市场东盟对韩国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 3-4%;韩国也是东盟第六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占东盟进口总额的 3-4.5%。从 1993-2000 年,东盟对韩国一直保持贸易赤字,而 2001、2002 年,转变为顺差。
2. 韩国与东盟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按照东盟秘书处的统计资料,2002 年,在 22 大类商品中,东盟对韩国出口产品主要有机械和电器设备、矿产品、化工产品、木制品,比例分别为:39.8%、34.4%、5.7%、2.8%,东盟从韩国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和电器设备、金属制品、矿产品,比例分别为 55.5%、9.3%、8.6%。机械和电器设备中,东盟进口大于出口,双方出口的机械及其零件相当,韩国电器设备出口则略占上风;矿产品中,东盟出口是进口的四倍多,矿物原料基本上由东盟向韩国出口,东盟从韩国进口的主要是矿物燃料、油料及其制品。
东盟在动物产品、矿产品、木制品等方面占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韩国在皮革制品、贵金属、金属制品、运输设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3. 韩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关系韩国是东盟的主要投资者之一,这一点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前半期更为明显。因为一方面韩国劳动力、租金成本较高,经常账户余额较多,促使韩国积极对海外投资;另一方面东盟具有低成本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由于地理临近,吸引了不少韩国资本。90 年代中期以来,韩国资本占东盟外资比例并不高。1995-2001 年,投资额约为 23 亿美元占东盟吸引外资总额的 1.6%,远低于日本、香港和台湾。韩国资本流入东盟的地区结构不平衡,对越南投资最多,为 12 亿美元,超过投资总额的半数,占越南吸引外资总额的 10%,是越南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地。韩国对老挝投资虽略超过 1 亿美元,但占了老挝吸引外资总额的 23%。韩国对东盟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意在利用东盟低廉的成本价格和有利的投资环境。
三、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2003 年,韩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KAFTA) 是在东亚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东亚区域合作由来已久,但是由于该区域各经济体之间发展水平、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历史因素、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等,东亚全区域合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东亚区域经济体的异质性,导致了区域内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在各种合作形式中,东盟内部、双边合作进展的比较顺利。双边合作之所以比较容易实现,是因为合作双方比较容易找到共同利益,存在争议的领域比较少。
韩国提出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三个“10+1”框架中最晚的一个。韩国本身市场狭小,东盟所需要的市场、技术也可以从中国、日本获取。从双方经贸关系分析中可以看到,韩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比较脆弱,各自对其他市场的依赖性明显要大,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欧盟、中国,韩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对东盟的投资比重也比较低。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出可以从韩国和东盟两个方面来考虑。
从韩国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韩国存在着较大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主要源于中国、日本及其他经济体。
目前,韩国资本大部分投向中国,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 2002 年中国率先与东盟确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CAFTA),韩国感觉到了竞争的压力。韩国的经济、技术等与台湾比较相似都是在仿效日本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韩国经济、技术本身要落后于日本,而日本也加快同东盟的合作,紧接中国之后向东盟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 (JAFTA)。韩国如果不加快与东盟的合作步伐,就有被边缘化的危机。根据韩国专家的计算,如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韩国 GDP 会降低 0.18%;如果日本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韩国 GDP 会降低 0.20%。此外,泰国也在加紧同中国、日本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中国又是韩国在泰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果中日泰自由贸易区先于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那么韩国在泰国的市场又会进一步削减。
2. 分散韩国的海外市场,避免市场过于集中在美、日、中。
韩国同美、日、中三国的贸易额占了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将近一半。韩国与地理临近的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东亚区域合作是发展的趋势,谁落后了谁就吃亏。韩国曾与日本一样,在对待东亚合作问题上,非常介意美国的态度,在美国的影响下,韩国对东亚合作的态度并不明朗。
3. 改变韩国对东盟顺差下降的趋势。
根据韩国海关统计的数据,韩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一直在减少韩国对东盟贸易顺差在 1996 年时 为 82.3 亿美元,2001 年锐减至 4.5 亿美元,2002 年以来虽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2002-2004 年的顺差 分别为 15 亿、17 亿、13 亿美元。而如果采用东盟秘书处的数据,2001、2002 年韩国对东盟已是贸易逆差了。
从东盟方面来看,也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在中日韩三国中,东盟与韩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最为薄弱,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东盟对韩国的贸易额明显低于日本和中国;1995-2001 年,韩国资本占东盟吸引外资总额的 1.6%而日本占 15.4%。
2. 缩减同韩国的贸易赤字。
根据韩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03 年,东盟对韩国贸易赤字为 17 亿美元;2004 年 1-9 月,又达到了 13 亿美元。而东盟对中国自 1993 年以来一直保持顺差。
3. 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思想是注重对内合作,对外实行平衡战略。
2002 年 11 月 4 日,东盟与中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1 月 5 日,又与日本达成了《全面经济合作伙伴联合宣言》。目前,东盟通过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合作架构,实现中日韩之间的制衡关系,而东盟则处于合作体系的核心位置,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
四、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出及以后的建设,对韩国与东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方式和格局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1. 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韩国和东盟经济产生正面效应,双方将会从区域合作中获利。
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最明显的利益是消费者福利的提高,表现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关税的降低带来了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据估计,韩国消费者福利将会提高 1.15%。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认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使韩国 GDP 提高 0.64%,贸易账户差额增加 50-60 亿美元。
2. 双边自由贸易区成为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重要形式。
由于东亚区域各经济体之间的异质性,使得东亚区域合作的方式不可能像欧盟那样呈现同一性,而会表现为多样性、多层次性。目前,东亚区域的合作方式可以分成四个层次:东亚全区域合作 (10+3)、东亚区域内部合作 (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经济合作)、次区域合作 (湄公河流域合作、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等)、双边自由贸易区合作 (CAF TA、JAFTA、KAFTA)。
东亚全区域经济合作在经历了七届“10+3”会议后,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自 2002 年中国积极提出与东盟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这种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式进展比较顺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中国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日本、韩国也表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是因为要与中国进行竞争更是因为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形式相对于多边合作更容易实现。
3. 东亚区域合作的格局呈现新变化
从 1990 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立“东亚经济集团”的设想,到 1997 年开始的“10+3”峰会,目前东亚全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十余年的曲折,仍没有突破性的成就,这打击了各方对实现全区域合作的热情。东亚全区域的合作缓慢前行,而“10+3”框架下的三个“10+1”会陆续形成兰个自由贸易区,即 CAFTA、JAFTA、KAFTAO 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比“10+3”会谈的形式要牢固得多,东亚区域合作有望以三个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展开。
作者:蓝昕(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