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学院 >> 贸易研讨 >> 行业分析 >> 正文
城市会展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www.jctrans.com 2005-11-17 8:33:00  商务部

  这些年,我国会展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但在轰轰烈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的问题;有表象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的问题。就各城市发展会展业的环境而言,即便是本次论坛专家组评价中划分出来的办展环境优秀的上海、北京、广州等三个所谓一类城市,也还存在着诸如办展组织成本相对较高,市内交通状况不佳,与展览相关的政府协调与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等等问题;而办展环境良好和较好的另两类展览城市,也都还存在着城市展览业的市场化服务水平和社会化保障程度仍然不高,与展览相关的产业体系及配套设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普遍区域优势不明显,与展览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但是,就城市会展经济的问题而言,从总体上看,我认为主要的还不是上面所提到的那些问题。当前城市发展会展经济普遍存在的是定位盲目、规划滞后、政策乏力和政府“错位”四大问题。

  一、定位盲目的问题

  粗略估计,目前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中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国际会展中心”、“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的已经超过30个城市,而且其中大多数城市都已把这一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或本地的发展规划之中,有许多城市为此专门组建了政府会展管理或协调机构。与此同时,新建或扩建的会展中心如雨后春笋般一座座拔地而起,由政府亲自策划、组织并给予财政资助的新创“品牌”展会一个紧接一个开办。不久前我曾经在多个场合发表过这样一个看法,即:即便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即便中国已成为全球会展业界共同看好的潜在市场,即便中国会展业将是新世纪全球会展业发展最快的一个,中国根本不可能同时存在那么多的世界性、全国性、区域性“会展都市”和“会展名城”。这个看法得到许多城市的市长和许多业界专家的赞同。但是,现在许多城市已经欲罢不能了。

  二、规划滞后

  作为城市会展经济工作,很需要政府来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规划。这个规划既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也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相协调。但是各个会展城市这项工作普遍滞后了。具体表现在:

  一是缺乏会展业发展的具体经济目标。由于全国从上到下尚未形成一整套科学的会展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会展情况都是“拍脑袋”或简单估算而来的,各城市提出的若干年后要成为“会展都市”或“会展名城”都缺乏具体的经济目标作为立论支撑。

  其次,重点发展的展会类型或模式不明确。广义的会展业包括的范围很广,展览会、会议、节庆活动、文体评比与赛事活动等都在其中。展览会又可依规模、功能、参展对象、成交对象以及专业的不同有更多的细分。一个会展城市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从中做出选择,找到自己的分工,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在会议业和展览业中,是以会议业为发展重点还是以展览业为发展重点?还是两者并重?再如,展览业中,是重点发展专业(贸易)类展览会?还是消费类展览会?或者是综合类展览会(博览会)?再比如,是否以举办国际性、涉外性、涉台性的展会为重点?所举办的国际展会是否要有一定的国别、地区重点?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本来需要在规划中作出回答,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各城市现在一提会展经济,往往还是泛泛谈之。

  三是会展设施及配套硬件建设仓促上马。一个会展城市,必须首先拥有与其发展定位相适应的会议中心、展览中心等必备设施,还要看其旅游宾馆、饭店等硬件设施是否齐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否比较完善。其空港、海港的客货吞吐量如何,铁路、高速公路是否发达,信息港建设是否已经起步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做出符合实际的规划。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各城市建设的会展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有几个符合规划要求并且实际可用,有经济效益潜力呢?

  四是各种软环境的建设规划严重不足。会展业是涉及旅游、宾馆、广告、交通、运输等几十种服务行业的边缘产业,同时又与本地制造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城市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没有同步规划,使会展业缺乏发展的依托。此外,会展社会环境也规划不到位,对本城市的会展综合保障能力,包括政府和市民的会展意识,社会化服务是否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社会治安状况,与会展服务相关的专业人才是否足够,境外客商往来、通关是否便利,城市是否有活力,等等,普遍缺乏研究和长远的发展考虑。

  三、政策乏力

  城市会展业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府的作用仍然是决定性的。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地政府开始出台各种管理和鼓励会展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缺乏宏观政策的有力指导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这些已出台的政策力度应该说都还很不够。表现在一是普遍缺乏扶持会展企业主体的促进措施,二是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未能发挥应有的政策效应,三是把营造展会品牌和营造城市品牌混为一谈,在品牌策略上存在政策误区,四是人才政策未能作为促进本地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政策。

  四、政府“错位”

  表现在:

  一是组织会展活动的错位,以致 “政府主导型展会”泛滥。这几年,为了发展会展业,许多地方政府除了兴建会展中心外,还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用于扶持本地举办的会展,由政府机构直接策划主办旨在宣传本地形象、扩大本地影响、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各种综合性大型会展节庆活动。这类活动被称为“政府主导型展会”,其特征是:大多是由政府成立临时机构或组建事业单位来举办,不论盈亏,政府总要办,展位不够了用行政命令或免展位费,客商不足靠部分港澳侨台外老关系和本地老百姓捧场,组织工作是全市总动员,本地主要媒体有责任全力宣传推介,亏了财政可以兜底。这样的会展活动大多数是没有市场可行性可言的,一旦政府支持力度减弱,其生存就有问题了。现在其中一些此类活动甚至在政府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仍每况愈下,有的已经几乎办不下去了。政府办这样的事,就是“错位”。

  二是“会展中心”建设、管理的错位。会展中心的建设过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国各类会展中心和展馆的总面积已达516万平方米,其中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超过去16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展览面积肯定超过1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到2005年底,全国可供展览的总面积将超过260万平方米,超过目前德国的展馆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在目前全国大部分展览中心展馆使用率不足30%的情况下,即便全国展览面积的增长保持目前20%左右的增速,未来展览中心供过于求的惨状仍不难想象。算算投入产出帐则更触目惊心:以各地政府现在的“高标准”、“标志性”建设气魄,仅新展馆每年投入的建设资金大概不低于40亿元,相当于全国展览场地年总收入的3-4倍。

  三是会展保障服务的错位。许多城市政府在举办重大会展活动中习惯于行政性介入的工作方式,本应交给市场的保障服务事务大量由政府直接来承担,动不动就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全市总动员”,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又不利于本地会展保障与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

  上述四个问题,也是各城市政府所面临的挑战,当然,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中的问和挑战远不止这四个,而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找准自己的竞争位置,如何脱颖而出。笔者经过对目前所能掌握的一些基本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未来十年内全国可望成为“国际会展都市”的城市不会超过2个。除上述这两个,能称得上“中国会展名城”并偶尔举办几个真正称得上“大型国际展览会”的城市超不过10个。其余的城市,就只能争取作为“地区性会展城市”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如何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的实际,充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对本地会展业的发展准确定位,做出可行的规划,并给予有力促进,是各城市政府不得不要面对并加以认真研究的严峻问题。

  作者:沈丹阳 博士

我要说两句    
物流问答】【物流信誉】【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综合报道
·芜湖港以特色“物流事业部”促物流大发展
·北京:民警扮物流人员擒货主
·广东:上半年深圳物流业外商争相增资
·华尔街新游戏:干散货海运FFA交易
·包装与物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流信息化稳步推进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JCtrans:中国站English
JCtrans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