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培训机构为5家物流企业输送了近百名“物流员”,面试留用的不到20%。一家颇具规模的快运公司老总谈到培训情况时说,公司去年花了不少钱,把一些部门经理送出去培训,助师证都拿到了,实际工作却没有什么起色。他们的证书是真的,但实质上却注了水。
这几年“物流”热,物流人才缺,即使是高素质的操作工也供不应求,企业求贤若渴,各种物流培训纷纷上场,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等学府、职业技校争先恐后举办物流培训。参加一次短期培训,发张培训证书,培训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许多物流培训机构实际上是高校、职校的承包商,不具备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资质。借牌子、租教室、请老师上课都得花钱,节支增收的捷径就是直接把考试题目弄到手,只要攻关工作到位,试题准确率可达百分之百。于是,计划中的课时大压缩,教室租赁费、老师上课费大节省,物流培训实际上就是让学员死记硬背试题和答案。学员轻而易举通过考试获得了资质证书,实际上并没有学到物流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培训承包商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一面是大量持有各类物流资质证书者不被企业认可,一面是培训机构源源不断地培训学员,物流培训市场面临困顿和无序。
在发达国家,物流培训的机制很严密,内容很适用,考试很严格,学员的考试和鉴定由企业说了算。如果发现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行业协会和企业要追究培训单位的责任,严重的要取消培训资格。我国的物流产业起步晚,物流培训从立法到机制、内容、标准、考试、使用等方面都很不规范。正因为它还很“年轻”,所以更需要市场规范和细心“呵护”,在这一点上,尤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