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3日电 中俄两国元首7月会晤后,中俄经贸合作正在进入新阶段。哈尔滨如何在新形势下打好对俄经贸合作牌,保持大通道、大平台的地位?如何防止被边缘化?昨天,国内俄罗斯问题资深专家——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应市商务局邀请来哈讲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中俄贸易产品结构短期内不会出现质的变化,深挖货物贸易的潜力是当前以至未来5年哈尔滨比较现实的选择。
陆南泉说,当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已经结束了磨合期,从2000年开始,两国经贸合作就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中俄双方对发展经贸合作更加重视,也更加务实,双方都实实在在地想把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认为,两国经贸关系已进入与政治关系平衡发展的新时期,双方经贸合作的战略意义不断提升。“这些新特点与俄罗斯政局相对稳定、两国经济发展形势有利于经贸合作的发展等中俄经贸合作的大环境,对哈尔滨发展对俄经贸合作是重大利好,应当很好地抓住这个新的机遇”。
作为哈尔滨市政府经济顾问,陆南泉十分关注哈尔滨这座对俄贸易的“桥头堡”。他坦率地说,目前哈尔滨年对俄贸易额仅1亿美元,这个数字太小了,预计2010年达到10亿美元的这个数字也仅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1/60或1/80,比重仍然很小。这些与哈尔滨作为距离俄罗斯远东地区最近的中国大城市的身份极不相符。在对俄经贸合作方面,哈尔滨应当有更大的作为。
陆南泉提醒哈尔滨人:尽管中俄两国经济都处在迅速上升期,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仍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变,甚至到2010年,现有的经济结构都不会出现实质性调整。俄罗斯以资源、能源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对俄以纺织、服装、鞋和食品出口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仍将继续。
在这种形势下,哈尔滨一定不要忽视对俄货物贸易。对哈尔滨来说,充分挖掘货物贸易的潜力应当是更现实的选择,也是迅速提升哈尔滨在全国对俄经贸合作中地位的有效途径。陆南泉解释,俄罗斯正在制定的《2006-2010年俄中合作规划》也体现了这一点。在这个规划中,俄罗斯认为双方合作的重点应当在能源、油气、电力、木材、渔业、农产品、运输、劳务合作等领域。
他就此建议,未来5年,哈尔滨宜在挖掘货物贸易方面下功夫,加快相应的加工基地建设,特别应加强针对俄罗斯年消费170亿美元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年消费360亿美元的服装出口加工基地,远东地区40%依靠进口的食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由于农副产品、建材、木材、家具、药品和保健品、家用电器等在俄罗斯也都有着十分旺盛的市场需求,哈尔滨人应当通过对俄罗斯市场及其地区差异性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这个大市场,寻找财富空间。在纺织、服装等哈尔滨的“短腿领域”,哈尔滨甚至可以推进三合作,借力香港,利用其在品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开拓俄罗斯市场。